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創業升遷沒機會 崩世代難出運

中時電子報/唐筱恬/台北報導 2012.12.25 00:00
  過去年輕人苦讀至大學畢業,就能成為高薪的白領階級;但現今大學畢業生一出社會就面臨高失業率、文憑貶值的命運。《崩世代》一書還指出,各項數據顯示,年輕人創業成為老闆、內部升遷成為主管等往上爬的機會,也愈來愈少。   年輕人白手起家,自行創業當老闆,是階級快速流動的方式之一。不過經濟部一項數據指出,台灣一九九○年代是創業黃金時代,創業率高達十三%,而且歇業率僅三%,也就是每一百個新公司,只有三家倒閉;但二十年後,公司創業率只剩下六%、歇業率也六%。   《崩世代》一書就以「創業無望」一詞形容,青年世代在資本外移、財團壟斷資本的衝擊下,創業成功的機會愈來愈低。有學者就分析,剛出社會的六、七年級生借錢投資,小成本的麵包店、咖啡廳、炸雞店,很快就倒閉;資本額大的晶圓廠、手機廠,卻能屹立不搖,簡直是「創業兩極化」。   另外,年輕人想領高薪、升遷也難。六、七年級生出生於生活優渥、高等教育擴張的年代,一出社會就頂著工程師、會計師光環。但據主計處統計,大學畢業生初職的薪資約只有二萬六千五百元上下、研究所畢業生只有三萬一千元,令人感嘆大專畢業生起薪倒退、文憑貶值,變成窮忙族、低薪族。   監察院曾經公布一筆資料,科技業每投入一億元的資本,只能創造六.四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卻可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過度發展高科技產業,反而無法搶救失業率。整體就業機會少,導致大學生起薪低、升遷主管機會變少。   台師大東亞系助理教授邵軒磊形容,現在青年是無成就、無信念、無希望的「三無世代」,特別是七年級生,生長於優渥的年代,但進入社會後,就發現在學時對未來的期望幻滅;最後只好不斷延遲進入社會的時間,例如繼續念研究所、出國打工、待在家當啃老族等,也延緩結婚、退休的時間。   青年失業情形嚴重,監院曾點名教部,應解決高等教育「學用落差」的現象。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建議,各大學要痛下決心檢討教育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老師應注意社會變動、留意學生的需求、設計教材應與時俱進,幫助大學生「最後一哩」就業課程與社會接軌,才不會讓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