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大開倒車的民眾參與

立報/本報訊 2012.12.18 00:00
左看:禮貌的暴力深埋於權力

立委陳淑慧在週一的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核四安全總體檢」專案報告之時,下令清查旁聽人士名單。看到新聞忍不住揉揉眼睛,不敢相信就連旁聽這麼卑微的參與權利,竟然得如此小心翼翼過濾。

「旁聽」究竟如何擾亂立法院委員會開會?觀察民意代表與民意機構是否已腐化的核心指標,就在於民意代表對於角色與定位的自我認知。當民意代表已儼然官僚,試圖百般阻撓任何建立民眾參與的機制、資訊透明化的可能性,這樣的民意代表呈現的問題,不僅是無法發揮監督作用,更是過度為自我擴權的不適任官方代表了。

諸如「清查旁聽人士」、「禁止錄音、錄影」這類規範,進一步深究令人不知此類主張的立論依據。但是,這些毫無正當理由根據的「規範」,卻已深深蝕害了各項重大政策、開發案決策過程中,已淺層到不能再淺的民眾參與。

退萬步言,縱使觀諸「立法院會議旁聽規則」,也遍尋不著任一條是規範旁聽人士的身分資格。能夠以禮貌為由,行使暴力迫人服膺於道統、灌輸以惡法亦法麻藥者,只有既得利益者與當權者了。今日民意代表能淪落至對於民間團體與會旁聽感到如此焦慮,在於其害怕「權威、道統重建」有任何一角崩盤潰敗。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失格的民意代表

1960年代末期,美國社會學者雪莉.亞恩斯坦曾提出所謂民眾參與的階梯,依據市民權力的大小,依序為市民掌控、權力委讓、夥同、安撫、諮詢、告知、治療與操縱,共8個梯級。這個階梯模式隨著民主化運動與社區參與的普及化,已成為廣為人知的典範。

時隔將近50年後的台灣,我們上至立法院的各種會議、下至各級地方政府環評、都市更新審議會,都仍停留在亞恩斯坦所謂的治療與操縱──「無參與」狀態。使用者當然可以把握3分鐘或是數百張紙大書特書陳情意見,但絕對不會直接影響計畫是否有無缺失的判斷;決策者在計畫執行前,進行單向的告知……這些彰顯決策者為權力核心的操作模式,顯示台灣政府欲談民主,是自打誑語。

日前立院專案報告爆發身分清查一事引發軒然大波。筆者認為這不過是恰如其分反映出台灣真實的民主等級。民主與經濟發展並非對立關係,不少歐美國家的民主治理經驗裡我們都能看見:持相反意見的非政府組織,能夠協助改革推進,有效地成為輔佐政府民主實踐之助力。

台灣的民主發展與經濟發展指標共同迅速衰退,此刻呈現的警訊已然清晰。此前高喊的GDP幻象一如民主幻象,只是與現況悖離的催眠術。而這些民意代表與執政官員的無感與霸道,對此一後果責無旁貸。陸已興/國小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