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仍需智慧的「智慧財產權」爭議

立報/本報訊 2012.12.18 00:00
國科會舉行「全國科技發展會議」時,產業界在會場上對於國內業者在專利權(智慧財產權)上主控權過低的窘況,大聲提出呼籲。這類議題已經是長期以來台灣產官學界的必談話題,似乎技術並不難突破,但是一旦有了人為法律保障而成為專利權、智慧財產權後,門檻立刻變成高不可攀。

這是個誤解,明顯的把產業競爭力侷限在「技術」這個單一的議題,而且還把技術、知識看成像是常識那般簡單。完全忽略了產業的發展關鍵,除了技術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

從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脈絡來看,智慧財產權雖然掛著「鼓勵創新」的名號,但是實質上是資本家在進行攻防時的消極防禦策略。法律既然是人為的,它就不可能全面的保護資本家的利益。資本家要杜絕競爭者的進逼,只有靠著不斷的進步,來維持競爭力。

企業要擴大自家跟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有多種方式,這些方式也未必就要躲在人為法律的保護傘之下。例如,網路書店的經營策略、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選股,這些模式即使以具體文字公布,後繼者都未必能複製。

即使在製造業,也不乏類似的案例,許多製造業的成品,例如康寧生產的觸控螢幕玻璃、航太載具所用的材料,就算將成品公諸於世,對手也難以用逆向工程的方式加以破解。在這部分,台灣有非常豐富的體驗,台灣的半導體業在1990年代還需要向日美歐等國購買技術時,就算對方依照契約將製程移轉給台灣廠商,移植的過程都須有相當多的參數微調,也不時傳出廠商在製程移轉時有失敗的案例。美國在歷次的對外戰爭,都不時傳出高精密的軍事裝備「遺落」在戰場,1990年代就有隱密戰機的機身碎片遺落在科索沃戰場,最近美國出動特種部隊獵殺賓拉登時,也有高科技的直升機遺留在巴基斯坦,然而,這些成品即使公開出來,都難以模仿複製。

如果是更高段的商業運作手法,則會將所有的關鍵技術全部以製造設備來呈現,藉此來拉高競爭的門檻,有心模仿、甚至準備進行抄襲的業者,在面對一整套製程機器設備時,都未必能找到突破點。許多生物科技的關鍵技術,就是不透過專利、法律,反而是透過生產設備來進行隔離保護。

對於資本家而言,將知識、技術裹上人為的法律,只是消極地競爭策略。但是,台灣的資本家似乎是被索取過太多的權利金,在國際訴訟上吃過不少悶虧,以至於一遇上智慧財產權、專利,立刻就被擴張成為天大地大的嚴重議題。再加上,近幾年台灣所遇上的專利權,似乎都是觸控螢幕解鎖方式之類,研發難度不高,但是註冊時機很重要的技術,以至於企業生存的問題整個限縮在專利權的註冊、訴訟議題,法律突然變成企業經營的關鍵。似乎企業的發展的關鍵在技術,而技術的關鍵在註冊、訴訟。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以管窺天。專利權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影響因素,也不可能是競爭力的唯一來源,就算是技術上全面輸給對手,還有成本、經營模式、行銷、品牌形象、甚至團隊戰力可以依恃。台灣在40餘年前剛發展製造業時,在技術上完全是白紙一張,也毫無技術的競爭力,但是,在技術之外,台灣仍有些許的競爭優勢可以利用,並沒有完全被擊敗。然而號稱充滿創業精神的台灣資本家,近幾年在專利權的議題上,卻完全沒有展現出30餘年前那種拚勁,眼界也完全限縮在技術。

資本家雖然高談創新、知識、品牌,然而一遇上法律障礙,智慧立即不足,似乎真正主宰產業界的,除了工程師之外,就是律師。這倒是商業界的奇聞一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