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翁啟惠:台灣研究太偏論文與獎牌

自由時報/ 2012.12.18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台灣學術論文發表量高居全球第十六名,台灣在材料、奈米、半導體、機械等方面的專利發明更贏過中國、南韓。但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提出警訊指出,台灣產業界每年花一千七百四十億去買海外專利權與商標,主要是國內專利發展與學術間的關連性太低,論文與獎牌根本無法變成產值,導致產業發展還是必須仰賴外來的技術支持。

學術與產業脫節 仍仰賴外來技術

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昨日登場,以「面對台灣科技轉型」為主題進行討論。翁啟惠發表專題演說時直言,國內的研究發展產業鏈上中下游連結不夠緊密,無法帶來實質的創新價值。另一個問題是國內專利發展與學術間的關連性低。

翁啟惠分析,台灣科技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過度重視論文發表與獎牌,導致研究主題無法回應社會和產業需求。他建議,政府應思考串連學界、法人與民間三方,透過經費的合理配置,帶動產業創新發展。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也表示,二○一一年世界經濟論壇平均每百萬人專利數台灣是全球第一,而台灣在美國申請的專利總量排第四或第五名;但台灣當年海外智財逆差高達五十億美元(支出約五十八億,收入僅八億 ),且逐年惡化。

國科會近期提出「雄才大略」計畫

朱敬一引述中研院院士孔祥重的說法指出,過去十五年來,資通訊(ICT)產業下游市場已有重大改變,包括雲端、智慧型手機普及、元件規格變小等,但上游研發政策未跟著改變,台灣「幾乎什麼都沒做」,因而面臨困境。

朱敬一指出,目前每年上千億科技預算,是由各部會把計畫送到國科會審查,導致首長沒有空間主導一個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計畫,而是分散成十個小計畫,台灣亟需要有一個「由部會主導」的大政策,引導科技業轉型。國科會近期將提出一個由上而下的「雄才大略計畫」,帶動科技業轉型。

朱敬一並拋出要讓種子基金系統化、工研院與大學更緊密結合、擴大延攬旅外華人第二代回台等等新構想,希望取得各界共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