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綠紅罕交鋒 傾聽理解減少誤判

中央社/ 2012.12.11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11日電)台北會談落幕,擁「紅藍綠」色彩背景學者齊聚。學者張五岳指出,民進黨與共產黨少有類似交流機會,會談中未必能達共識,但透過理解傾聽,能避免誤判或錯誤解讀對方。

兩岸統合學會10日起舉辦「台北會談: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研討會,來自兩岸數十名不同背景的重量級學者齊聚台北。

與會的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觀察,親民進黨學者、共產黨學者甚至是具有大陸官方色彩的學者在會議上有許多針鋒相對時刻,不論是各自表述意見、宣示立場,皆產生不少「綠紅交鋒」;反而是主張中間路線的學者並未再激盪更多火花,「這些人(中間路線學者)早在10年、20年前就開始談了」。

他直言,民、共對於兩岸政治關係有歧見是事實,不論國際空間、中華民國政治定位,若只是透過學界會談就希望達到認同、尋求共識、增加互信或是找到答案,「那不現實」;距兩岸相關陣營談政治互信的時機也是「還早」。

張五岳說,先前類似交流不計其數,只是規模沒有那麼大;台北會談可說是開啟民進黨、共產黨學者彼此探索第一步,未來可望進一步客觀交流、強化理解,有助於民共避免誤判對方、避免錯誤解讀彼此。

主辦台北會談的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說,西方有所謂二軌制度,而民主社會是多層次,例如他不代表官方或任何政黨,卻代表專業知識,「一個好的民間對話應該包括各種層面,有專業學者、有反映政黨立場的學者,才可以做思想傳遞、知識傳播」。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則說,樂見「紅綠藍」陣營彼此激盪,「共識也是有的呀,就是兩岸要和平發展」。

他說,兩岸關係發展中有一些不平衡,必須深化兩岸關係來解決此問題,和平發展需要時間、需要更多台灣老百姓支持,大陸政策也要更細緻。

民共交流部分,倪永杰稱,民進黨學者、人士以個人身分到大陸訪問的例子非常多,智庫交流也很多,未來交流關鍵要看民進黨是能否調整、修改台獨黨綱,「不主張台獨、認同一個中國,中國大陸就會跟這樣政黨交流甚至合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