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強化兩岸交往和維護台灣主體性的兩難

美麗島電子報/林濁水 2012.12.10 00:00
2008之後民進黨幾乎所有重要領袖都說民進黨應當強化和北京的交往,5年來雖然仍然和過去一樣持續有民進黨市長、縣長、立委登陸,也和中國官員接觸,但都仍停留在「非官方接觸」。交往若要進一步升級,北京一貫的回答是,民進黨必須不再主張台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先才說這是「民進黨陷入堅持台獨與推動交流的困境」。

其實交往的困境不只存在民共之間,或者說中共和主張獨立的民進黨間,像由張亞中教授推動,預定6月底舉辦的「臺北會談: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研討會」,就因預定參與的中方人士被認為「解放軍色彩太濃」臨時被國民黨政府喊停,延到這星期才辦成。又如大陸知名「中國歌曲排行榜」宣布將在台北小巨蛋舉行頒獎典禮,國民黨政府也喚停說,大陸地區的全國歌曲排行榜,不適宜在台舉辦。

無論如何,喚停的國民黨雖和中共一樣也是反獨的,但並不是只要是來自中方要求的交往就照單全收。

「中國歌曲排行榜」事件,國民黨政府不滿的是中方把台灣地位和港澳擺在一起,呈現了太強烈的「統一」色彩,不符合馬總統「不統」的訴求;至於「臺北會談」,國民黨顧慮的看來是「安全」,而兩者考量的都涉及到國民黨不願他認為應該保護的「台灣主體性」受到傷害。至於民進黨不願放棄台獨,當然更是民進黨認為那將使台灣主體性受到傷害。於是我們找到了一個比陳先才文章<民進黨陷入堅持台獨與推動交流的困境>中提到的比台獨更基礎性的讓交流陷入困境的原因─台灣主體性的維護。

由於中共向來也從未完全否定台灣的主體性,因此更精確的說法是,問題出在國丶共丶民三黨對維護台灣主體性的政策有重大的出入,(林濁水,護照地圖與民進黨戰略位置大挪移)以致於產生了交往的障礙。換句話說兩岸間出現了強化交往和強化維護台灣主體性的矛盾。兩者都是正面的價值,而且在台灣都有過半以上的民意強力支持,這使得政治領袖在兩者間不可能一面倒地偏廢,於是兩個間怎樣權衡,就是必須面對的高度難題。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無論是<未來,不一樣的台灣>書中「兩岸兩中」的版本,或為了進行開啟之旅而修正後的「一中」版本,也都是為因應這一個兩難而提出的。

兩中版大體對兩價值給予較平衡的照顧,並略偏向台灣主體性的維護,也因此他在書中說中共對他這主張會很生氣,沒辦法馬上接受;而一中版則全面倒向兩岸交往價值掛帥,一中版本固然再不必顧慮中共生氣,但在綠營內則遇到了大麻煩,終於落到不得不退出中國事務委員會,並使原先強力支持他的旺中、聯合兩大報和<中國評論>承認謝已「重大挫敗」。

謝長廷在處理北京外交部把和各國爭議性領域包括台灣都印在護照上的事件爆發時也遇到了同一個兩難。一開始,為了維持開啟之旅「憲法一中」立場的一貫,他11月27日在長廷限時批節目中認為台灣抗議中國是不恰當的,這時他把價值朝交往一端移動,但民進黨通過了抗議的決議後,12月4日他公開主張要抗議,又把價值的選擇擺向維護台灣主體性的一端。

謝遇上「重大挫敗」處境,支持謝的一方幾乎全把責任歸咎於民進黨被強大的台獨基本教義派綁架,說對謝努力促成民共交往遇到「獨派團體全力反擊,謝卻顯得勢單力孤,完全看不到謝系傾巢而出的辯護作戰。」其實獨派這股力量雖不能小看,但無論如何,頂多也只佔綠營3成的份量。因此使謝挫敗的關鍵在於強力維持台灣主體性立場的黨內多數力量不支持他。過去5年,馬總統積極推動被社會多數認為傾中的政策以求強化民眾的中國認同,但站在台灣主體性立場的力量在衝擊下仍然持續成長,並早已溢出於綠營之外,這一點,謝長廷其實在2007後便己發現,並在<未來,不一樣的台灣>書中詳細加以描述,難以想像書才剛出版,謝就選擇逆自己書中描述的大趨勢而行。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謝的失敗,或者是困窘早被他自己的著作所預言了。

只是,聰明絶頂的謝更看到了民進黨必須轉型和兩岸交往有進一步強化的契機,於是過度自信地只求片面激進不在乎交往和台灣主體性的平衡,結果不只遭遇「重大挫敗」,而且反而讓民進黨內激進台獨聲勢上揚,增加了民進黨未來健康穩健轉型的困難。

兩岸交往順暢和台灣主體性的確保,在邏輯上,並不存在矛盾,在理想上,這樣的交往可以擴大華人文明的戰略縱深,在實踐上,自1990年代以來,兩岸各自擁有經濟主體性,又貿易投資往來增長迅速,雖造成了台灣產業一定空洞化的衝擊,但對雙方的出口暢旺和經濟成長強烈的正面效果非常明確,可見基本上,兩岸交往順暢和台灣主體性的確保兩者間本屬正向的交互作用,如今兩者因為意識型態的制約,出現了矛盾兩難,實在是非常不幸;然而由於過去已有太多的經驗,應已使我們理解到面對這一個現實,不能一廂情願地以一面倒的方式馳騁自己的才情或霸氣,只能力求價值平衡,兩岸健康關係才能穩步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