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文化斷層 在家講客語僅6%

立報/本報訊 2012.12.09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2012客家文經高峰論壇9日在台北舉行,與會的產官學界代表就教育、經濟、文化、語言等多項議題探討,並對客委會與相關部會政策提出建言。母語教學 成效待檢討由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主辦的2012客家文經高峰論壇,9日就客家的現況與未來多面向探討。在語言文化方面,與會代表均對於客家語言流失迅速感到憂慮,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副教授何石松建議,擁有客家公園的縣市,應多利用園區場地舉辦語言文化相關活動,帶動學習氣氛。政大民族系兼任副教授彭欽清引用內政部民國99年度家庭語言使用調查數據,在家說國語或閩南語的人有8成,講客語的只有6%,原住民語1%。他說,政府成立客委會以及推動語言教學、復振已多年,投注經費人力可觀,但所獲成效尚未有全面檢驗,需要眾人關注。但彭欽清也提醒,語言學習不單是政府或學校的事,更是家庭和個人之事。彭欽清建議,可成立非政府組織的客語教學推動單位,統籌及監督客語推行、政策落實,並促進各地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交換心得、舉辦研習討論,分享成功教學經驗。客家媒體被邊緣化在媒體近用方面,包括彭欽清以及何石松、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劉鳳錦等人都提出:成立以「族群」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媒體後,是否產生族群邊緣化現象?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則說,希望客家電視台能精益求精。多位與會學者以及參與論壇的來賓都提到,以往在電視、電台可見到的客語節目或廣播,在客家電視台成立後,各家媒體因客台存在於是將原有客家節目停播,雖然客家電視台能集中客家觀眾,但在其他媒體上曝光機率反而變少。針對此一「客家媒體被邊緣化」疑問,劉鳳錦解釋:「以特定族群為服務對象的媒體一定要存在,但不能因為有客家台,反而讓客家人發聲的機會變少。」國策顧問、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黃肇松說,客家節目呈現可以更多元,在主流媒體播出以及客台播出,可有不同設計。提出疑慮的學者認為,請客委會、文化部、新聞局等相關部會再研商討論,莫使成立客台的美意反成浪費。在經濟方面,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阿榮說,在調查經濟發展概況時,很少用「族群」分類討論經濟,因地域以及族群本身界定不易,較難界定何謂「客家經濟」,所以大多都以訪談或者推估形式計算;在制定相關經濟政策以及立法時,例如客家企業人數與規模、返鄉創業等,應再思慮周全。12年國教應納客語聯合大學客家研究院院長劉鳳錦在客家教育部份,針對大學,劉鳳錦說,要加強教師對於客家的認同及客語能力:「不會說客語,怎麼教學生?」在未來的12年國教,劉鳳錦強調,應繼續編纂客語教材,並結合客語薪傳師授課。另有與會者提出,在各級地方政府單位中,並非每一縣市都有客家事務局處;也有人提到,不少縣市學校都有「開不了客語班」的困境,因為沒有母語教師、經費,或方便學校排課等因素。應邀參與論壇的客家委員會副主委李朝明說,相關客家文化、語言傳承事務都在持續推動中,也會將9日論壇建議帶回會中。但他也強調,有關客家電視台營運與節目製播方向,客委會基於黨政軍退出媒體原則,不便置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