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者看法//重點是反媒體壟斷 沈清楷呼籲別追殺學生

自由時報/ 2012.12.05 00:00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前天受邀以社會關係人到立法院列席說明的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昨天受訪回憶當天實景表示,有些人藉著清大學生陳為廷的態度問題要修理學生運動,別有用心,這也可看出背後仍存有舊時代「教育威權」的思考,認定學生若依據事實對上位者作出指控就是「以下犯上」。

有人想藉此態度問題 修理學生運動

何明修表示,陳為廷前天用比較激烈口吻表達意見,是因為部長當場一再強調很關心這群參加學運的學生,卻明顯與事實不合,因為學生淋雨靜坐時未見有人關心,而學生們到教育部前抗議學費調漲時,部長就是沒有見他們。

何明修表示,大學法修改後,學校事務都必須邀學生代表參與,師生關係也早就改變,況且前天陳為廷到立法院說明,是以公民的身分,某些人放大陳為廷的態度,是在模糊教育部不當發文關切的焦點,更凸顯了這些人的「理盲」,清華大學昨日未了解當場實況就發聲明「打自己小孩給外界看」,更是不問曲直。

同樣也受邀列席的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呼籲,媒體不要追殺陳為廷;沈清楷表示,陳為廷是台灣史上第一個陸續被兩大媒體圍剿的學生,不要只看陳表達的態度,要看陳的訴求,各界要重視的是反媒體壟斷,不要被誤導成學生和部長之間的對立。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則認為,學生的言辭態度的確比較激烈,但並不是謾罵,學生的態度是可以更溫和,但外界不能「不問是非,只問禮貌」,畢竟學生提出的「反媒體壟斷」、「教育商品化」等議題,比學生的態度更重要,當學生要求改革的聲音得不到正面回應時,言辭激烈是必然的。

問題得不到回應時 言辭激烈是必然的

張錦華說,看到茉莉花革命事件時,大家都鼓掌叫好,平常在教育學生時,也鼓勵學生要站出來,要關懷社會,因此,各界應用更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去理解他們的訴求。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表示,教育部發電子郵件的確不妥,但學生也要學會溝通,傾聽不同的意見,在民主社會裡,好的公民素養是要學會尊重別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