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刺蝟頭變西裝頭 從抓髮看人生

立報/本報訊 2012.12.04 00:00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27歲的預官林力敏描寫青年次文化「抓髮」,一舉奪下散文創作組優等獎,文章中講述抓髮對年輕人的重要性,展現自我,也掩飾缺點,看起來更年輕,甚至「增高」,但抓髮一點也不簡單,考驗毅力、細心,他也從抓髮中,想起學生時代的回憶。抓髮藏有大學問九歌文教基金會4日舉辦「第25屆梁實秋文學獎頒獎典禮」,該獎項分為散文創作、翻譯等兩類,共有18人獲獎。輔大翻譯所畢業的林力敏以《抓髮漫談》一文榮獲散文創作組優等獎,他頭戴鴨舌帽出席頒獎典禮,致詞時,俏皮脫帽,露出俐落平頭,靦腆地笑說,由於當兵的緣故,無法抓髮,只能以平頭造型亮相。林力敏從高中時期開始寫日記練文筆,喜歡閱讀古文,考上交大外文系後,開始創作之路,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例如約在三到四年前,寫了一篇名為《拍貼式自溺》,講述青少年站在大頭照機器前,拍照的整個趣味過程,獲得聯合文學獎,這次同樣也以青年次文化「抓髮」為主題奪獎,他感到有些意外,未來可能朝這個方向深耕創作。林力敏(右)的散文《抓髮漫談》符合時代潮流,融入成長軌跡令人印象深刻,獲得「第二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組優等獎,由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徐宜君(左)頒獎。(圖文/姜林佑)在《抓髮漫談》一文中,林力敏從抓髮的重要性開始談起,青少年透過抓髮,展現自我。抓髮看似簡單,卻藏有不小的學問,像是圓臉適合鬢角修飾,馬臉適合髮絲蓬鬆,考驗毅力和細心,必須耐心琢磨,才能將頭髮抓好。文章最後扣連到人生歷程,每個階段留不同的髮型。文中提到,他有一名國中好友,髮型相當炫目,甚至勇於和老師對抗,然而大學時,兩人再相遇,該名好友成為保險業務員,換上整齊的西裝頭,他不禁感嘆社會悄悄壓平該名好友的頭髮,收編年少輕狂。評審徐國能稱讚林力敏在《抓髮漫談》中,巧妙運用雙關或隱喻的設計,充分展現散文表現個人生命質感的寫作特色。書寫外籍看護 真誠樸實另一名獲獎者是政大中文所學生楊婕以《母相》一文,獲得散文創作類評審獎。楊婕提到,先前的創作以抒發自己的情感為主,首次嘗試刻畫人物,描述阿媽的外籍看護「泰蒂」。她觀察到,在眾人面前,「泰蒂」總將自己的面相簡單化,例如吃飯很快、吃完後,立刻下桌做家務,在簡單的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面向。事實上,「泰蒂」的身分不單是看護,也是一名母親,藉以提醒讀者,不要以單一角度看待這群漂洋過海,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楊婕提到,在創作這篇文章時,希望以真誠、樸實的態度描寫「泰蒂」的角色,所以描寫的多是平凡瑣事,少有華麗的文字雕琢。評審郝譽翔誇讚《母相》一切從日常生活之中得來,平實自然,沒有刻意矯揉作造,反而打動人心,展現作者細膩的心思。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一年級學生楊婕曾獲得許多文學獎,今年以《母相》一文描寫外傭與雇主雙方,獲得「第二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組評審獎。(圖文/姜林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