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融入台灣社會 歧視是最大障礙

自由時報/ 2012.12.04 00:00
記者黃其豪/專題報導

菲律賓人離鄉背井,從聖多福天主堂找到深根處所,在中山區發展「小馬尼拉」文化,但無論外配或移工,有形無形的「歧視」,仍是他們難以融入台灣社會的最大障礙。

移民或移工首要問題是「台灣社會沒有看見東南亞」,天主教嘉祿國際移民組織台灣分會執行長龔尤倩是這樣認為的。

她說,國族歧視在婚姻歧視方面,是制度性的增強了這個歧視,要跟台灣人結婚不能直接在台灣登記,必須在配偶的母國先結過婚,經過境外面談,這叫「特定廿國的境外面談」,以東南亞國家居多。

要娶印尼新娘,台灣先生必須飛到雅加達面談五次,這要花多少錢?隱藏的婚姻成本變高,之後多少會影響到夫妻關係。

對於移工就更不用說了,台灣把移工當作「客工」,只視為勞動力,而不是認真的當作一個人,雇主對移工的不尊重,常有性侵、虐待、超時工作,甚至在工作中受傷,未得到應有的補償就被迫返國。

在這種架構下,移工在台灣不可能變成移民,移工要進來台灣,面對的是短暫的勞動力,不能自由轉換雇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些時候移工碰到不好的雇主或雇主碰到不好的移工,應該換吧?可是在台灣不行,除非工廠關廠、移工死亡或遭受侵害告到勞工局。

外配被當成次等公民看待,有時表現在語言或態度上,甚至莫名其妙被要求離婚,龔尤倩說,有個案是婆媳問題,菲律賓媳婦搬到外面租屋,先生、小孩到租屋處聚在一起,因為婆婆的壓力,先生到法院提告離婚,從頭到尾先生都知道她住哪裡,可是先生跟法官說太太離家出走,竟莫名其妙被判離。

教堂聚會讓牧靈工作者自然而然有機會接觸到他們,開始讓台灣人慢慢翻轉對他們的認識,龔尤倩坦言「這個不容易」,首先他們不應該看低自己的出身,這是整個更大社會要改變的。

聖多福教堂辦聖十字架節活動,讓更多外配、移工勇敢走出教堂,有時也會和北市文化局合作,讓市民更認識菲律賓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