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社論:加藤嘉一風波之後

立報/本報訊 2012.11.29 00:00
高中畢業後到中國大陸唸書的日籍知名媒體專欄作家加藤嘉一被踢爆「學歷造假」風波,讓很多「粉絲」恍若大夢初醒。

如果關心中國,或者進一步注意到中日關係的讀者,很難不注意到加藤嘉一竄紅的「提速」之快。除了曾執筆金融時報中文網、鳳凰網的專欄,據稱名氣爆紅的加藤甚至一年邀約演講近3百場,是集名筆與名嘴於一身的「80後」寵兒。

踢爆加藤學歷造假的是日本《週刊文春》。說來諷刺,加藤之所以受寵,和他的日本人身分有關,但在中國大陸爆紅後,加藤熱出口轉內銷,反而讓日本境內對這位無名小卒不得不投以關愛眼神,以致東窗事發。

加藤熱,既是一場鬧劇,也是反映了畸形的媒體生態。很多人發現,加藤所說的日本國情,都是日本當地可取得的公開資訊,只是加藤在表達上更能透過投中文讀者所好。媒體人王徵在為《日經中文網》分析該事件時更認為,加藤其實是填補了中國大陸媒體應發揮而未發揮的功能。

缺乏信任,是中國大陸媒體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因此,受眾對媒體的「崇洋媚外」現象益發明顯,而且愈到菁英階層就愈嚴重。但這也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半瓶水的外媒與外來和尚很容易被炒作成「先知」或「全知」,中國大陸讀者因陌生、新奇反而容易信以為真,視為「權威」。

加藤也是沿著這條媒體捷徑而竄起。有人說,加藤是利用「情報落差」在中日之間進行言論買賣,但實際上,這更是一個「體制套利」,外媒很清楚自己的生存利基,也亟需代言人,加藤落難後,仍會有第二、第三個加藤冒出頭。

同樣的體制套利,也見諸於兩岸。所謂的「中國通」、「台灣通」之類的「加藤嘉一」同樣存在。與其說,這些人的言論具有犀利的解剖能力,倒不如說是具有投其所好的市場敏感度。

日本人就納悶,18歲就離開日本的加藤,對日本會有多少瞭解?同樣地,很多在兜售台灣民主經驗,作勢啟蒙中國政治的名筆、名嘴們,不也讓人起疑,他們對台灣民主化究竟實際參與過多少?對中國大陸發展的歷史背景又掌握多少?

媒體該作的是言論查證,但現在卻忙著名人炒作,連外媒都在加藤嘉一事件上跌了一跤,堪作借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