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躍進:馬英九為何被認為無能?

立報/本報訊 2012.11.29 00:00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馬英九總統日前到台中某一學校演講,提到領導特質時,特別強調領導人要清廉,不清廉可能吃牢飯。這段演講對前總統陳水扁意有所指,民進黨2008年之所以大輸國民黨200萬票,主因之一即是台灣大多數選民厭惡陳水扁與家人的貪腐行徑。而馬英九的清廉形象彷彿破曉的黎明,為籠罩在貪腐黑暗中的台灣吐露一絲曙光,這是馬英九第一任登上高位的重要原因。總統馬英九22日出席「2012年台灣廉政治理研討會」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即使不景氣,政府肅貪也不放鬆;清廉確實不能當飯吃,但不清廉可能會吃牢飯。(圖文/中央社)但現任是馬總統第二任任期,馬英九再以清廉自我標榜,就顯得時空錯亂。的確,當初許多選民選擇馬英九,是因為馬英九清廉,但我們選的是總統,不是聖人、也不是道德領袖。4年下來,馬英九除了兩岸政策的突破外,幾無建樹。如果詢問民眾馬總統第一任的政績為何,相信少有人可以答的上來。馬英九從2008年上任以來,媒體普遍對馬英九的指責為兩字:無能。但無能兩字,我們若仔細深思,還真有學問。我們用什麼標準來判斷馬英九無能呢?是從馬英九的政見檢視馬英九能力嗎?馬英九在2008年提出的633已經跳票,我們可以說馬英九無能。但後來馬英九學聰明了,第二任提出一個虛無飄渺的競選口號:黃金十年,馬英九只能再當4年總統,這個競選支票毫無兌現的可能性,我們很難檢視馬英九是否無能。我們再也不能批馬英九無能,因為我們無從檢驗連馬英九是否政治跳票,又怎能說他無能呢?為何台灣選民會容許這種狀況產生?究其根源還是在台灣的選舉制度。在我們的選舉制度下,候選人多半是以媒體形象與人格操守取勝、以造勢與跑攤取勝,至於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反而變的無足輕重。試想,這種候選人上台以後如何能治國?正是現行選舉制度產生一批無治理能力的政治人物。因此,現行選舉制度應該改為公辦政策辯論,方能培養治國人才。首先,公辦政策辯論促使候選人認真思考具體可行的政見,以期贏過對手與選民的青睞;再者,由於公辦政策辯論過程中,會使政策縝密化精細化,從而促使政策更為完備;也由於候選人無法再開毫無可行性的選舉空頭支票,基於兌現壓力,候選人上台後勢必要兢兢業業力圖使自己政見實現。關於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選舉制度,既然維續了現有資產階級專政、藍綠壟斷、地方派系及一切令人們批評、厭惡但無力改革的現狀──多為長期沈痾弊害,所以,選舉制度就是台灣一切問題的根源。台灣所有矛盾,無不與選舉制度相互鞏固、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選制改革,是台灣一切改革的總開關,開啟,一切改革也隨之大步前進。「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之成立,即是為選制改革運動的發韌,為台灣改革力量開闢一條康莊大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