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水車吟唱割禾趣 北埔稻作耕種歡樂有趣

台灣好新聞/ 2012.11.29 00:00
記者季從茂/新竹報導

為推廣北埔鄉在地特有的百年水車文化與優質稻米產品,農糧署北區分署29日辦理「2012農糧業務記者參訪暨座談活動-水車吟唱割禾趣」。天公不做美,但南埔稻田不負黃金水鄉美名,成熟低垂的稻子輝映出金黃色光芒,一掃灰黯天色。

包括農糧署北區分署分署長蔡麗琴、農糧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蘇德明、新竹縣農業處處長范國銓、北埔鄉農會總幹事莊烘岡等人,由遷居南埔的藝術工作者陳錦輝老師,帶領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村民組成鹹菜桶打擊樂團,以平常醃製鹹菜的塑膠桶當作打擊樂器,炒熱現場氣氛。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蔡麗琴表示,飲食文化多元,從前每人每年吃下100公斤的米,到現在已經銳減成一人46公斤,產銷失衡,農地休耕面積達到20萬公頃,兩期休耕的更有5萬公頃,也連帶造成農村景象衰退、病蟲害等負面觀感,稻田多元化利用,成為各農村重要課題,此次活動主題即在推廣北埔鄉南埔社區「黃金水鄉」,將北埔特有的水車結合稻米的多元化景觀風情廣為介紹,期以北埔鄉土文化帶動米食文化,期望找回本土米食消費市場,帶動全民「愛吃飯 多吃飯」風潮,也呼籲民眾,周末假日來趟北埔之旅,體驗稻作耕種的樂趣,大人們也能重拾兒時記憶。

與會來賓下田體驗,踩著軟爛稻田手持鐮刀割稻,初體驗腳踏脫穀機,看著金黃稻穗被過濾出,農民不消十秒就能捆紮好一束稻草,圍觀民眾歡笑聲不絕於耳。

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淇擔任導覽解說員,帶領來賓前往百年水車巡禮。姜信淇說,南埔水圳上的竹筒式水車,由21支竹筒以45度角呈水,運行了一百六十五年,灌溉其實僅僅兩分土地,但其歷史意義,凸顯客家人克服地勢限制,不畏辛勞的農耕過程,竹筒因年代久遠造成毀損,村內由現齡83歲的陳煥祥老先生,憑著兒時記憶指導村民修復水車,也重現了百年水車吟唱的風貌。

姜信淇說,過去兩分地,農民收入不過一至兩萬元,透過與荒野協會認養合作,給予農民兩萬五千元的租金,荒野協會新竹分會召集45個家庭,以每戶兩千元認養農地;這種「穀東」可不輕鬆,必須自己親自下田插秧、施有機肥、撿福壽螺,乃至最後的收割,保證能收成20公斤的米,透過「穀東」認養農地,推動米食文化,也增加農地產值。南埔村今年租下四分土地,已有140多人搶當「穀東」。

由南埔村社婆婆媽媽組成南埔田媽媽「美食食堂」,成員各個都是客家米食料理高手,活動會場提供艾粄、甜粄、水粄等十多道米食料理供來賓大快朵頤,也竭誠歡迎民眾來到南埔體驗無菜單餐廳,當季產什麼吃什麼,品嘗南埔自產自銷且無汙染的有機料理。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