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日本京都藝術家 用模仿呈現台北

立報/本報訊 2012.11.28 00:00
圖文■Hajime日本京都藝術家前川紘士(Koji Maekawa),申請到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3個月,於11月底,呈現駐村作品「景象同步調」。

景象同步 探究空間

此錄像作品中選擇了5個地點。Koji邀請寶藏巖志工、當地居民或現場志願者,站立於畫面中,模仿空間中路人的行為。而他本人則在模仿者後方,進行拍攝。他說,拍攝錄像的地點其實更多處,但最後選擇時,以空間意義與模仿者行為作考量,而選擇了這五地作最後呈現。

觀看作品時,畫面定格在模仿者的背影。模仿者仿效當下看到的路人行為,同步做出相同動作。例如站在寶藏巖建築頂樓的模仿者,看到觀光客或居民,而模仿他們,作出拍照與遛狗等動作。兩段寶藏巖畫面中的動者,除了模仿者,還有遠方高架道上的車流,突出了空間異質性。

作品選定的5個地點,分別為: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車站、青年公園、明水公園與大安森林公園。除了台北車站,其他四處的畫面基調都是平靜的,公園裡的畫面更是優閒、綠蔭葱葱。然而,畫面的寧靜,卻不被不停歇的車流引擎聲與喇叭聲打破。畫面裡的路人與模仿者似無聽見噪音,仍一派優閒地散步運動著。

這視覺與聽覺落差的弔詭,指出公園在都市裡形成一個結界,這結界裡以人為力量維持著樹蔭茂密,讓都市人自水泥叢林中暫時逃入其內喘息。Koji說:「空間概念是彈性的,時間與人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空間內涵的不同。」

2022遷出居民

另一個畫面弔詭,是在寶藏巖兩段。模仿者站立於建築頂樓,作出攝影的動作。畫面呈現寶藏巖生活與觀光的並存現象,此地在藝術村功能性的概括下,居民生活也成為被觀看的一部分。

而Koji另一項與寶藏巖相關的作品,是一自天花板垂下一盞燈泡,在陰暗中照亮以錫箔紙片組成的「2022」字樣。這個數字,是政府與居民簽下契約,要居民全數遷出的年份,到時候,寶藏巖將成為一個「純粹而完整」的藝術村。這個數字,是Koji訪問居民與志工時得知。將年份呈現於現場,他說:「希望有人看到,可以糾正我說:『要往後延,是2032年。』或『你搞錯了,沒有這回事!』居民全數遷出這事,來得愈遲愈好,若沒有更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遇見任何人糾正,他笑容中有些苦澀。

問起本次兩件作品的創作發想源頭,Koji說:「我想知道,『台北』這個城市,真正生活的樣貌。」而受限於外國人身分,與3個月的駐村期限,所能去到的地方有限。他也將其他去過但沒成為錄像作品的一部分照片,呈現在展場中。那這樣跑了3個月,現在覺得「台北」是什麼?Koji笑著搖搖頭:「我還無法回答。因為這次是以一個有工作任務的身分來,太忙碌而且太貼近。現在我還來沒能整理自己的感覺。」他希望,下次再來一趟,不為工作,只為感受,深入而慢慢地了解台北與台灣。

2010年寶藏巖整修後,以「共生聚落」為核心精神,規劃出國際藝術村。政府、居民、藝術家與觀光客,多方立場交會於此,在開放觀光的聚落走向中,產生權力拉鋸。聚落的變化至今仍在發生,當寶藏巖還是一處生活空間時,議題便尚未落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