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18大後新局 政府審慎因應

中央廣播電台/張德厚 2012.11.28 00:00
中共18大會議結束,中國大陸政權順利移轉到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身上,大陸的政治經濟是否會在18大後深化改革,將是兩岸關係和諧穩健的關鍵,面對大陸權力結構的改變及後續對台政策,政府必須審慎因應。

中共新一代領導班子於18大順利接班,對於兩岸關係在18大後的走向,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日前在一場國際研討會中表示,新情勢下的兩岸關係仍然將面對許多挑戰,政府會以積極穩健的態度,繼續與大陸持續溝通與互動,在既定的立場之下推動兩岸政策。他並指出,大陸在18大後是否會深化改革,是兩岸關係能否和諧穩健的關鍵。林祖嘉說:『(原音)大陸政治經濟的發展,是否會朝向深化改革的方向前進,是我們非常關切的焦點,這也是未來兩岸關係是否能夠朝向和諧、穩健的重要關鍵。台灣在兩岸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有責任讓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核心價值。』

◎管中閔:台灣需積極面對兩岸經貿問題

在兩岸經濟情勢方面,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表示,中共18大後將繼續依循十二五規劃,落實「調結構、穩成長」的目標。他指出,台灣的出口及投資過度集中大陸,也過度依賴大陸解決台灣經濟問題,大陸經濟結構即將轉型,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和四大智慧型產業將與大陸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生競合,台灣與大陸在生產鏈上的分工也勢必改變,甚至擠壓台灣產業在生產鏈的空間,台灣將無法再靠大陸讓利,這些都是政府必須積極面對的問題。管中閔:『(原音)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轉變,台灣也會面臨大陸持續、甚至升高壓力,要求我們貿易正常化,要求我們開放更多市場,更多產業能夠來台投資,這些都是我們台灣要積極面對的。』

◎朱雲漢:台灣需因應大陸政治對話壓力

除了兩岸的經貿交流可能將起變化之外,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在18大中再度提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的主張,也為未來兩岸關係投下變數。中研院院士朱雲漢認為,在兩岸政治走向方面,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將延續胡錦濤的對台政策,台灣必須思考因應大陸要求政治對話的壓力。『(原音)我們已聽到一些對台體系學者就表示,雖然可以先經後政,但是不能只經不政;雖然可以讓利,但是政治關係也應該要往前推進。我認為這種直接間接、隱形壓力會有,台灣也要思考如何回應。』

◎王郁琦:政治對話不具急迫性

對於大陸未來可能在要求政治對話方面加大力道,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指出,目前兩岸仍有多事務性事項仍待協商,政治對話、和平協議等並非優先急迫項目。王郁琦:『(原音)至少在馬總統第二任裡面,目前看起來和平協議並不是我們優先推動的事項,因為在我們推動的兩岸制度化協商的過程之中,還是以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原則來進行,兩岸之間目前還有許多事務性的事項,還需要繼續透過協商來解決。』

◎總統:深化兩岸交流為當前目標

馬英九總統也表示,即使中國大陸換了領導班底,但兩岸和平發展的方針不會改變;目前兩岸已簽署的協議有18項,內容包羅萬象,每一項協議的基礎都是和平,因此洽簽兩岸和平協議不是最優先項目。總統並指出,包括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全面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才是他未來3年多任期內要積極推動的事項。總統:『(原音)未來還必須持續擴大深化兩岸交流,擴大開放陸生、陸資,並且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要通盤檢討兩岸關係人民條列,這3項工作一定可以超越目前兩岸互動的格局,可以為兩岸關係紮下長遠穩固基礎。』

◎大陸正視現實 台灣審慎因應

中共在18大中把堅持「九二共識」列入正式文件,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並且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主張,顯示大陸對台手腕已越來越靈活,處理兩岸問題也越來越具自信,並且越來越「正視現實」。政府應審慎因應中共18大後的對台政策,全力謀求朝野共識,團結內部力量與大陸折衝,並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協商取代對抗,以合作創造雙贏,為台灣人民開創更和平繁榮的未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