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升格先上車 法案遲遲不補票

自由時報/ 2012.11.25 00:00
記者施曉光/特稿

五都倉促改制兩年多,當初升格喜悅,如今已轉成空,台北市以外的四都,除了官府衙門職缺增加、許多公務人員升官晉爵外,一般民眾其實無感。台北市則是因為多了競爭者,面臨統籌分配稅款、舉債空間的壓縮,最近又冒出「第六都」,相關配套制度卻未跟上進度,升格不過只是穿上「國王新衣」。

其實,財劃法、公債法、行政區劃法本應在五都改制之前先行到位,再來處理改制個案,馬政府卻在政治考量下,本末倒置,先上車後,拖了兩年多都不補票,相關配套還在未定之天,證明執政者怠惰,虛晃一招。

不滿馬政府當初承諾升格後要補助台中市經費及提高地方舉債上限,結果證明只是拿到一張「芭樂票」的台中市長胡志強曾說:「台中市已經從『國小』升到『國中』,政府卻要我們繼續穿『小學生的褲子』。」形容得十分生動貼切。

就是因為馬政府怠惰,公債法修正草案連續跳票兩次,最近才送出行政院大門,台中市遲遲等不到配套新制上路,原本應適用直轄市規格的舉債標準,在中央要求下,只能繼續沿用省轄市的舉債標準,讓台中市建設與社會福利預算編不出來。

行政區劃法草案的情況也是行政怠惰的事證之一。內政部送到立法院的版本,當初未做通盤考量,也未邀原民會等相關機關參與討論,就連立法目的要幫忙解決行政區域重劃問題的對象—五都,也未被徵詢意見,足證馬政府一手打造的「六都」,只是零件不全的拼裝車。

縣市合併升格目標,原本應透過區域整合,集中事權,精簡人事,有效整合資源,進而達到區域治理的規模效益,許多政客卻心存幻覺,以為升格之後,透過財政與舉債規模的擴張,增加資源分配。

事實上,無論債限或分配稅款,國家總體大餅都不會因此變大,直轄市愈來愈多,只是徒增紛擾。而那些未升格的縣市卻因此淪為邊陲,馬政府必須負起收拾「殘局」的全部責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