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研院研究 台灣20年來憂鬱症比例倍增

中央廣播電台/李憶璇 2012.11.16 00:00
中研院最新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台灣近20年來憂鬱患者比例倍增,而且這個趨勢與同時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以及自殺率等變化有高度相關;反應出工業化過程與失業會帶給民眾不安全感,影響心理。研究單位呼籲政府重視勞動人口心理健康,不再把經濟成長當做國家發展唯一指標。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調查台灣1990到2010年「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也就是憂鬱症和焦慮症。統計分析發現,台灣常見的精神疾病盛行率,從1990年的11.5%上升至2010年的23.8%,成長了1倍,成長趨勢也與同時期的全國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長期走勢相符合。

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指出,常見精神疾病的危險因子是女性、失業、低教育程度以及明顯影響日常活動的身體疾病。20多年來,台灣人民的心理健康一直在惡化,原因與「失業」現象有關,民眾擔心隨時會被裁員;除此之外,過去經濟起飛階段產生「過勞」現象,也影響心理健康。

鄭泰安說:『(原音)我們在經濟起飛的工業化過程當中,沒有照顧到工業人口的心理健康。在英、美工業先進國家有工業精神醫學(Industrial Psychology),所以他們的問題已經處理掉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去關心到勞工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工作條件、工作時數、工廠環境等等對問題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單位呼籲政府重視人民心理健康,別再把經濟成長指標當作唯一評估國家發展的項目。此論文已刊登在最新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