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發掘受虐兒有撇步 從觀察做起

立報/本報訊 2012.11.15 00:00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兒童的生活裡,最常接觸的除了家人就是學校老師,老師該如何提升觀察力,發掘受虐兒?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老師可從兒童的行為舉止觀察有無受虐的可能,除了注意學生是否經常有明顯的外傷之外,還可觀察學生情緒起伏是否過大、異常低落、衣衫不整、具攻擊性,甚至有自傷的情形,一旦察覺異狀,應立即通報學校,請輔導老師和社工介入處理。虐待有許多種類,其中外傷最容易辦認,精神虐待與性侵害比較難發現,但仍有徵兆,值得注意。陳麗如指出,遭到精神虐待的兒童,由於承受極大壓力,容易引起情緒波動,例如忽然低落、焦慮、恐慌;至於遭到性侵害的兒童,除了私密處可能遭感染之外,容易自傷或做出不合乎年紀的性舉動,倘若學生出現這些徵兆,老師應多加留意。台北市民族國小輔導組長廖寬信提到,學校會不定時舉辦宣導活動,告知老師和學生該如何處理兒虐事件,增強應變能力,提醒老師,發現學生有異常的情形,像是成績忽然下滑、上課不專心、日記內容和平時有差異等,有必要進一步和學生溝通。為避免孩子有苦難言,輔導室設有「蜜蜂熊信箱」,孩子若有說不出口的話,可用學號或代號,寫成信件寄給蜜蜂熊,輔導老師可從信中推敲孩子的狀況,若有必要,將會介入輔導。民族國小校長張翃浥表示,校內學生受虐情形較少,僅是突發性施虐,而非長期性施虐,有些父母一時情緒失控,動手打小孩。老師一旦發現學生有遭虐情形,會依照規定通報輔導室,安撫學生、和家長溝通,防止孩子再度受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