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世界最大日式木構造建築群 百年糖廠老宿舍轉型迎客

台灣好新聞/ 2012.11.14 00:00
記者高玉蟾/花蓮報導

首先用具體的時間和數字來見證花蓮糖廠和社區興衰的臍帶關係。2002年,也就是民國91年,花蓮製糖廠關廠,場內員工或者選擇優退、或者選擇調差、或者選擇調整職務,那一年,原本400多人的糖廠職工,剩下110人,少了4分之3強;此時,職工們的惡夢還沒有結束。

圖說:花蓮糖廠的興衰史,彷彿映照出整個光復鄉的縮影。

不管原來是拿鐵槌的或是拿鋤頭的,留下來的人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最密集的職場訓練來因應糖廠的轉型;出「師」後,他們全部變成「服務業」,他們必須從本來面對絲毫不能出差錯的機器面前,迎向多變的「人」的市場,不變的是,他們仍然被要求,絲毫不能出差錯。

花蓮糖廠不是傾倒後再回復的舊房舍,但是,製糖90年的本業一下結束,受影響的何止廠區內員工及員工眷屬的生計,整個光復鄉都受到嚴重影響,產經部份尤甚。

2002年關廠前每天晚上12點鐘,一般正職員工交換班及季節性增聘的職工,總會替廠區附近的各類民生服務商家創造產能,許多商家都因此營業到凌晨1、2點鐘;糖廠關廠同時,商家也紛紛拉下鐵門,冷清的街道上過了11點,就僅剩下唯一的商店,7-11。商家們回憶當時說道,「那時候真的很慌,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高齡90的傳統企業要轉型,就像是一直待在家裡的仕女,不但要走出廳堂面對人群,同時還要時時變裝,這樣天旋地轉的改變不僅對企業本身是一場革命,對身為廠區一份子的職工們,同樣是革命。短短1年時間,糖廠上下在「人」的部分,已經可以看出變革的決心和生命力。

花蓮糖廠創建於民國2年,原是台東拓植株式會社,當時雖是民營公司,但硬體建設則是比照當時官方的規格來興設,這座每日壓榨550噸的新式糖廠,當時稱為「鯉魚尾糖部」,民國3年合併於鹽水港株式會社,易名為「花蓮港製糖所」。

民國10年又在上大和,也就是現在的光復鄉建立550噸製糖工廠,稱為「大和工廠」,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廠正式定名為「花蓮港糖廠」,民國40年再少一個字,稱「花蓮糖廠」,目前叫做「花蓮區處」,這是製糖廠關廠後2年再改的。

轉型後的花蓮糖廠在民國93年推出住宿服務,當時就是將廠區內的閒置的員工宿舍整理出來對外營運,不僅工廠經濟有轉圜餘地,就連附近商家的生意也漸有起色;但是住宿服務必須要有合法執照才能推出,結果新業務試營運兩年後,再度因為適法性不足而停擺,這一擺又是近5年,糖廠和附近商家,甚至周邊觀光景點及社區,都受到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直到民國100年糖廠取得合法飯店執照。

圖說:花蓮糖廠的興衰,彷彿代表著整個光復鄉的縮影。

日式木屋用的是50年以上、現已禁止開採的台灣檜木所建成,一進門就能聞到濃濃的檜木香。林祥禎副經裡說,拜土地價值貧瘠所賜,閒置的宿舍沒有像西北部的房舍一樣被拆屋改建,而是被依原狀修復,尤其難得的是,現在廠區內包括學校、醫護部、販賣部(過去稱酒保)、五分車、大煙囪、公共浴室、招待所、日式聚落群等一應俱足,堪稱是國內(甚或包括日本)唯一保存最完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日式木構造建築群。目前這些事業項目仍持續服務中,少部分暫停的項目也將陸續回復,例如公共澡堂將朝公共泡湯規劃。

圖說:依原狀修復後的廠區,堪稱為全球最大的日式木構造建築群。

在廠區內穿梭的人可能是員工,也可能是到糖廠吃冰的遊客,在樹蔭下休憩的三五群眾可能是等著接孩子下學的員工眷屬,也可能是遠到而來的住宿客;園區內不僅有中式餐點,還有小巧可愛充滿趣味的西式比薩餐廳,餐廳外啄木鳥自己築起一個提供饕客比薩的燒窯,也為整個觀光產業添了趣味。

圖說:提供饕客比薩的燒窯,也為整個觀光產業添了趣味。

充滿日式風情的木造房舍,一草一木,既清新又有人味,不像一般旅店那樣冰冷,坐在前門的門廊上,甚至可以體會一下過去婆婆媽媽話家常的情景,讓過往的歲月仍能夠不失人味的延續下去。

圖說:木屋用的是50年以上、現已禁止開採的台灣檜木所建成,一進門就能聞到濃濃的檜木香。

一個工廠的百年經濟起伏,也連帶造成一個城市的經濟型態浮沉跌宕。而即將百歲的台糖選擇揮去對未來不確定的憂慮,默默的、隱隱的、不起眼的推動轉型,影響卻非常巨大。現在的台糖花蓮區處正卯足勁兒的往觀光產業發展,周邊的產業活絡也漸漸具象,由此證明,歷史非但不陳腐,反而散出沉香。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