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南述記》舌尖食尚

自由時報/ 2012.11.14 00:00
台灣很多節目都是朝向「飲食」製作,介紹各地的觀光景點和美食受到不少人的歡迎,但飲食、舌尖的滋味只能滿足短暫的歡愉,如何讓「海鮮文化」提振為「海洋文化」才更重要。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從年輕時就釣魚,走遍各地海釣不只讓他體會「管理」不是「管制」,在集團退休後,更把精力投注在海洋、海域的保護。

許文龍營運的是一種企業文化,他經營的是一種愛台灣的心。日前將投資新建的博物館「捐出」給市政府,為的是培育台灣美學,如今挹注經費籌組海洋保護,如同他在會中與學者說的,台灣的山是父親,海是母親。山在風災中遭到挫敗,海則是默默地承受,不能發聲。為了海洋之母,他站出來登高一呼,決定了這次「開錢通海」(形容花錢花得兇)的海域研究。

現在的孩童到市場不知道各式各樣魚的樣子、名稱,網路上還有一則笑話,一位青少年到市場買魚,還要店家將「魩仔魚」切半、去鱗。可見教育、教材使得台灣四面環海,人民卻像活在「陸地」一般,對海的陌生和無知,非常詭異。

這幾年飲食節目爆紅,台灣人到沿海遊玩,依舊是「食」為先,滿足味蕾,再談腦力激盪。飲食文化累積,但對自身環境的理解,寓教於樂,才能讓台灣人民不枉海洋之子。(記者趙卿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