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人文大樓如巨獸 台大門面盡失

立報/本報訊 2012.11.13 00:00
【記者鄭諺鴻、實習記者官世峰台北報導】台大拆除椰林大道最前端的人類及哲學系館,改建人文大樓,引發爭議。30多位台大教授發起「搶救台大校門口」行動聯盟,提出3點呼籲,要求新建築公開招標、尊重基地周遭歷史建築的「人文精神」風格、呼籲觀樹基金會直接將錢捐給台大,放棄「實體捐贈,指定建築師」模式。觀樹基金會捐贈「人文大樓」予台大文學院,預定建於校門口、椰林大道邊通稱「洞洞館」的人類及哲學系館原址,設計由該基金會董事簡學義親自規劃。由於建築師個人風格在與台大人文理念、實際需求、環境條件無法權衡,台大校門口風波持續了5年之久,設計歷經10次修改。兩年前,台大30位教授聯名發起「搶救台大校門口」連署,至今「怪獸」危機尚未了結,教授再度集結,痛批校園淪為開發主義的濫葬崗。台大外文系教授張小虹、台大社會系名譽教授葉啟政、台大歷史系畢業校友作家朱天心都到場聲援。張小虹認為,根據台大校園規劃原則,以進入校門的椰林大道為中心線,110公尺內的建築物限高20公尺以內,人文大樓的設計卻高達26.5公尺,嚴重超標,卻仍護航通過。▲從椰林大道往校史館(右)方向觀看人文大樓預定地現況,而民國103年起在校門左側,將興建與原古蹟建築風格不同高度26.5米的人文大樓,違反台大校園規劃原則。 (圖文/姜林佑)建造龐然大物 欺負歷史建築台大社會系名譽教授葉啟政表示:「大學建築是展現一個社會的文化品味和格調的重要指標」,在大門口蓋一個龐大的建築物,「像是極具誇張炫耀的暴發戶,任一個沒什麼美學訓練的人來看,都起不了什麼美學感受。」他不客氣地批評,台大決策者的文化品味和美學令人質疑,「囂張、粗野、龐大」的人文大樓,對形塑人文氣息為教育宗旨的文學院而言,是最大的諷刺。他認為台大這些年來力爭卓越進入世界百大,但卓越並非以數字堆砌的建制性指標,大興土木建大樓反映極端沒信心,是充滿自卑感的庸俗作為。▲台大社會系名譽教授葉啟政認為,在大門口蓋一個龐大建築物像是誇張炫耀的暴發戶。(圖文/姜林佑)身為台大校友的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王維仁表示,人文大樓的設計量體和高度是一種逼迫,是「欺負」歷史建築。他說,創新應該表現與過去的設計準則對話的思想高度,現有人文大樓的設計看不出這樣的思考層次。朱天心批評,台大新建築設計案完全不尊重師生共同的歷史記憶,她希望校方謹慎思考後再動作。建築改革合作社社長、建築師呂欽文認為,突出自己不一定要踩在別人肩膀上,台大校園今日的特色,是師生長久以來認知與肯定,如果為了錢而去破壞百年來所累積的傳統,教育風範蕩然無存。校方粗暴決策 學生搖頭日文學系三年級林同學認為,既然蓋大樓爭議不斷,不如將這些經費回饋學生或應用在軟硬體設備,台大每年吸引這麼多外國學生就讀,多採購國外書籍較實際。社會學系一年的的陳同學則說,外國有許多政府積極推動古蹟保護,規定古蹟附近不得再興建大樓,台大卻反其道而行。外文所研究生林嘉瑩表示,感謝觀樹基金會給在校園流浪的文學院生捐贈一棟「新家」,但自從兩年前關心該案以來,在校內公聽會看見的都是含糊不實的資料、蠻橫粗暴的決策,缺乏參與式設計過程,讓她對校方和建築團隊失去了信心。過去該案因環境影響報告書草率、資訊模糊,兩度遭環保署退件。環評會13日三度駁回「台大校總區八大工程環評案」,決議「補件再審」,促請台大校方就人文大樓與校園空間景觀、歷史價值,與校內外人士充分溝通取得共識後,再議興建案。台大校方回應,空間不足是事實,會持續與師生溝通。人文大樓案因景觀及歷史文化背景爭議多時,目前人文大樓設計案是吸收多方意見,歷經10次修改,盡量與周遭環境取得和諧,有更多贊成者同意興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