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遺體修復 記住最後容顏

中央社/ 2012.11.11 00:00
告別生命容顏1(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11日電)因為口腔癌往生,老人的臉殘缺一大塊,看著修復過後的遺體容貌,老人的太太愣了30秒,淡淡地說「好像,謝謝」。就是這簡單的謝謝,讓法醫楊敏昇不悔走上遺體修復之路。

接觸屍體是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平日的工作,原本拿解剖刀的手,是為了從屍體找真相;但因為攻讀生死學碩士,因緣際會接觸遺體美容,讓他對對屍體解剖有了不同想法。

楊敏昇說,中國人常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然而,往生者的容貌和活著時一定有差異,更遑論生前遭遇病體折磨,甚至意外致死造成的形體扭曲。死者的最後一面常常讓人不忍卒睹,見與不見,對活著的人都是折磨與考驗。

回想自己當年陪著岳母去弔唁死者的場景,楊敏昇記得,要看死者容貌前,岳母的手緊緊握著他,不是因為心理害怕,只是擔心「疾病造成的身體浮腫,會不會破壞那原本美好的印象?」

「對家人的最後一眼,決定了往後的印象」,楊敏昇說,遺體容貌的扭曲、變形常對家人造成殘存陰影,而遺體修復,不僅尊重亡者,也是對家人最好的悲傷輔導。

正因為瞭解最後一面的重要,楊敏昇不僅利用工作餘暇協助遺體修復,進行法醫解剖時也更為謹慎,每次下刀、縫補,他都用心計算,因為他知道「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漂亮地走」。

投入遺體修復10多年,楊敏昇把每具遺體都視為大體老師,他分文不取,因為每次經驗都能讓他學習。

2008年他協助陸軍601旅空難意外8名罹難官兵遺體修復,家屬感激地包了新台幣3600元紅包,他卻回包3700元奠儀,堅持不收酬勞。

他說,「我只是做我該做的,這是他們的福報,當然不能收錢」。楊敏昇把紅包退還給家屬,只留下紅包袋當平安符,即使換了皮夾,他仍細心地將紅包袋平整地放進裡面,提醒自己不忘當初投入遺體修復的初心。

就像所有著迷柯南、福爾摩斯辦案的孩子一樣,對科學辦案的憧憬,引領楊敏昇走入法醫這一行,然而,長期與屍相伴卻讓他從「急著破案的年輕人,變成尊重屍體的中年人」,進而投入遺體修復推廣,「不只幫死者找公道,更要讓他有個善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