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課程要改革 美專家:先從考試改起

立報/本報訊 2012.11.07 00:00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考試沒改,課程就很難改變!」美國教育專家陳明德(Milton Chen)斬釘截鐵地說,他提到,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逐漸淘汰傳統的紙筆測驗,並改以更貼近真實的生活經驗,以表現為基礎的評量。電影《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1991年成立教育基金會,並設置「教育理想國」網站(Edutopia.org),主推「專題式學習」,收錄來自全美的創新教育的影片,擔任該基金會榮譽執行總裁陳明德,挑選精彩的案例集結成冊,推出《教育理想國》一書,他6日接受「大塊文化」的邀請,參與座談會,和Intel創新教育計畫主持人李忠謀對談。不同於各學科壁壘分明,「專題式學習」強調跨領域整合,融入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擁有更深入的學習經驗,不容易忘記相關知識,例如製作機器人的專題,不僅侷限在科學,可能還會牽涉到數學或工程學,抑或是美國一所高中的大學先修課程,要求學生扮演國會議員,和同儕討論、提出法案。結果發現,有參與比沒參與該課程的學生,在公民紙筆測驗的表現更佳,還能夠寫出較有深度的答案,此關鍵在於學生透過課程,充分理解立法過程,顯見「專題式學習」的成效。陳明德提到,「專題式學習」在美國當地有越來越普及的趨勢。與課程息息相關的是評量,陳明德認為,若要更動課程設計,必須先改變評量方式,他指出,近年來,美國輟學率居高不下、排名落後其他國家,思考更動評量方式,例如大學先修課程的考試一改紙筆測驗,轉而著重於能否運用於現實生活的能力,也就是「真實評量」。書中提到英格蘭的案例,一間公關公司必須為40多個樂團和藝術家宣傳,然而樂團數量不斷增加,公關公司該如何規劃,才能支付所有的人事成本,還能有盈餘,要求學生提出解決方案,並製成簡報,最後還要成功說服客戶採納,「真實評量」和生活應用緊密結合。李忠謀表示,台灣已經有不少老師採用「專題式學習」方式設計教案,原先受限於教育體制,多半落實於國中、小,不過,現在實行12年國教之後,「專題式學習」將有機會在台灣推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