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國戲劇的忠臣 林兆華拒絕框架傳統

yam蕃薯藤新聞/林郁倫 採訪報導 2012.11.09 00:00
秉承現實主義一統天下中的突圍,他並不是單純的創新,而是更深層面上對中國戲曲的借鑒與回歸,甚至包括對現實主義的重新審視。 戲劇文學永遠是根本,千萬不能丟掉戲劇文學的基礎。如果沒有戲劇文學的依托,我什麼也排不出來。比如易卜生的戲、契訶夫的戲、莎士比亞的戲,我水平再高,也從來不改,只是刪,但一個字都不加。那是真正的經典,"一句頂一萬句!"
-林兆華(2011)
今年七十六,導演戲劇快30年了,被北京人藝滋養成長的林兆華,有中國戲曲的傳統,也有開放的先鋒精神,但不是為了先鋒而先鋒。以西學發展傳統藝術的新舞臺館長辜懷群女士讚賞他是一位真正的實踐者。他對什麼主義什麼主義沒興趣,只相信實踐,所以沒有理論框框。 「可能因為他生活在共產主義籠罩下,因此對"理論性"的討論全盤感冒」辜懷群說。但林兆華從不擔心人們說他飄忽不定,沒有統一風格,不像真正的大師那樣,會把自己的那點特質符號化,讓歷史永遠銘記,一如達利的犀牛、沃霍爾的湯汁廣告。同樣為戲劇去蕪存菁、推陳出新為根本,辜懷群欣慰林兆華和自己同樣有著堅持精神與實驗精神,使他成為大陸小劇場的帶領人,廣受行內人愛口尊,也值得劇場工作者借鏡。
新聞圖片
30年前林兆華執導《絕對信號》開啟小劇場話劇序幕。
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向導演林兆華授予“中國小劇場戲劇開拓者”榮譽証書。紀念小劇場話劇30周年 林兆華攜實力派演員濮存昕何冰再度歸來。林兆華給演員的武器,就是充分利用舞台的假定性。何冰說:“只有林兆華告訴我,演戲是假的。”他從這句話中受益匪淺,“當你知道這事兒是假的,真的就出來了。情感是真的,人物關係是真的,表演的真誠是真的。”最近在跟濮存昕演出《天鵝之歌》《論煙草有害》時,何冰常跟濮存昕念叨,要跟“大導”繼續把遊戲做下去,因為還有個東西沒學到:“大導”與生俱來的勇敢。「讓我們跟著他慢慢排戲,慢慢做遊戲,越來越勇敢」。
新聞圖片
-2012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將在京舉行。林兆華透露“今年主要看大師。”
搞了一輩子戲劇的「大導」林兆華,他對1980年代實驗戲劇、小劇場戲劇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紅白喜事》現實得可以讓舞台上的煙囪冒出煙;《狗兒爺涅槃》選擇了意識流的表現手法;《三姊妹等待戈多》是像徵的詩意;《理查三世》則在遊戲感中控訴罪惡……他的戲無規律可循。如果非要找到規律,那就是他的舞台以戲曲美學為主線,輔助線則是“因物賦性”,即根據每個戲的特質和自己的思考選擇形式。 我想在電影中實現的,林兆華在舞台上已經做到了。
-荷蘭電影大師伊文斯(1985)
工作室成立緣起於80年代初期,林兆華和高行健合作實驗戲劇期間出於對戲劇創作自由的需求,二人醞釀成立獨立戲劇工作室,但由於當時大環境不成熟而未能實現。1985年林兆華所執導的高行健之《野人》,美國的基督教箴言報以“令人震驚”來形容此劇。由此觸發林兆華意識到中國人應當、而且也有能力創立中國自己的導表演學派。於是林兆華在1989年開始運作獨立工作室,目的在於不受舊體制約束,自由地選擇劇目,尤其是國內外的經典名著。同時他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對未來的戲劇進行多方位的探索,實踐80年代初期產生的全能戲劇觀念。他相信透過全能戲劇的實踐可以產生屬於中國的當代戲劇,多年來在工作室的舞台作品皆朝此方向創作和探索。
新聞圖片
2011第二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主題:一個大大的白色問號平鋪在橙色的地面上,問號上面站著一位低頭“壞笑”的老先生——戲劇導演林兆華,他腳下的問號上赫然寫著:戲劇到底是什麼? 圖/取自網路
《哈姆雷特》(1990)、《浮士德》(1994)、《棋人》(1995)、《三姊妹·等待戈多》(1998)、《故事新編》(2000)、《查理三世》( 2001)、《櫻桃園》(2004)等,這些作品發展了中國話劇的傳統認知,不僅表現了人在社會的處境以及對生命的看法和態度,也開拓了屬於中國當代戲劇獨有的表演和形式。在劇場美學上有重大意義。這些作品在國內外常引起藝術爭議,同時也都得到高度的讚譽。 無論是紀念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60年,還是談論中國話劇史的當代部分,林兆華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對於人藝來講,他是承上起下的重要人物;對於中國話劇來講,他是令人起敬的多產導演,在傳統與創新的路上一路前行。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