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工業遺產/專家帶路 教你工業遺址怎麼看

欣傳媒/葉穎/專題報導 2012.11.05 00:00

提到古跡兩字,有些人也許會在腦海中產生些許連結跟想像,但若要講工業遺產四個字,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稍有距離,不過,以日日夜夜生活在台北盆地而言,如果對於自己生活周遭的水資源自先民時期是怎麼規劃跟辛苦建立起一套適用至今的系統都完全一無所知的話,就未免有些冷漠與無感。對此,身為台北水道專業研究,同時也是這次TICCIH會議實務參訪前,前往自來水博物館參訪的專業解說員陳皇志說,一般人如果想要透過台北水道的理解去慢慢前進在工業遺產世界的認識,其實不妨可以先從對照古今水道器械跟施工差異的研究觀察起,這部分往往也是他在導覽時用來引導一般人好奇心的方法。比如,他常常會向參觀者提問,可以想像得到如今近在眼前的臺北水道唧筒(加壓幫浦)是如何及何時運進室內的嗎?而這些水道機組又為何要將機組放置在自來水博物館的半地穴室?這些都是人們往往進到自來水博物館時可以立即看得到,卻常常忽略理解的部分,就連博物館後方地坪向下沈降約一層樓等,都是有著當年規劃場域的用心且克服困難後才達成的。透過這次參與年會的機緣,陳皇志表示,竣工於1908年,前身是臺北水道唧筒室(加壓幫浦室)的自來水博物館,不管是以台灣的角度視之或者是放眼國際,以現存及消失的各地水道中唧筒室概況,本身的特殊性絕對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原水及清水唧筒機組同時完整的設置在一起,而整體建築更是透過工程考量,建造成由平面看來弧形,正面看似一樓具有濃濃歐式風情列柱、穹頂,背面實為二層樓建築,且內部大跨距無梁柱的現況,反映著前人規劃時是何等兼備考量功能使用與外觀,絕對是值得讓TICCIH參訪細細品嘗的自來水工業遺產。尤其館內擁有相當完整機具保存及其他相關設施配套,對應日本水道博物館絲毫不遜色,即便整個場域在近代有為了因應人口成長而自1909年最初完工時稍作修改,將部分範圍改建為公館淨水場,不過大體上絕對在世界工業遺產的定位是有自信,絕對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同樣以他豐富的導覽跟研究專業提出建議,他認為,未來,加強水廠全區內各項展示解說,且採取更親切易懂的教案、教具等輔助,將會是短程最迫切的目標。對此,在規劃展館上經驗豐富,目前擔任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發展處的梁佳美老師,透過親身參與七股鹽博物館的經驗就曾受訪談到,一座工業遺產的展館成功,讓各種展示或者參與計劃的藝術作品可以在景點間採取各種形式完整呈現是必要的,以鹽博物館與後續的鹽埕社區計劃來說,當時即是利用鹽埕社區本身特有的歷史價值與豐富獨特景觀,透過各種藝術品與陳設的布局,一方面吸引遊客的目光,一方面引導參觀民眾進入展館與社區中觀看鹽分地帶特有的濕地生態,去瞭解鹽村的發展歷史跟曾經的風華。這些,都是在規劃之初就需要細細思量的點,如此一來,才不枉這樣的議題原本即是如此常民、親民且容易引起共鳴跟影響力,讓大家進而更願意投注心力和觀察在你我生活的周遭環境之中。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