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工業遺產/紙上行旅!全台走透透看TICCIH

欣傳媒/葉穎/專題報導 2012.11.05 00:00

承載著人類文明歷史演進,將工業遺產詮釋為先民們透過汗水,在既往是工作的場域,如今則是行旅索驥著以往經濟發展步履的地圖,其實再貼切不過了。隨著全球主題旅遊的潮流引動,昔日建築物和工業遺物往往成為一幀幀觀光客留影的背景畫面,也讓許多關於歷史記憶與文化的傳承有了不一樣的延續。而這次TICCIH大會在台灣舉辦,透過會中與會後的參訪行程,就是要將台灣相應於工業遺產的保存跟再生工作現況作一次完整全面的瀏覽。

行程共規劃有中台灣的茶改良廠到烏山頭水庫工程,直至南台灣的鹽業與糖廠,同步由宜蘭出發帶出製酒、林業發展、再到水金久一帶的礦業,進而繞回台北端看自來水博物館所點出的水利工程。因為地利與物產的關係,所以在台灣,當北部多半以礦產開採的主要工業活動,順著山脈的稜線往南,從茶廠、糖廠到水廠、鹽業,風景流轉,已然成為詮釋正港質樸台味的好風光。

而針對此次景點的規劃,主辦人同時也是中原大學建築系的林曉薇老師說,其中,又以日月茶廠及代表南台灣鹽業的鹽博物館等最讓她印象深刻,印象深刻的原因不外乎是產業鏈被保存的完整度,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在規劃跟解說上的生動如實。

以日月茶廠為例,林曉薇說,當地可以算是日治時代第一個茶苗的培育和栽種的改良廠。原名為紅茶試驗支所的日月茶廠,曾自錫蘭引進茶苗,與大葉種茶配種培育,才有了今天「阿薩姆紅茶」大葉種茶的誕生。

有鑑於茶廠本身必須具備有製程跟培育等多功能需要,所以單是建築物就有著許多巧妙且聰明的結構設計,可以隨著天候跟茶製階段機動性的調節,另外,一樓以加強磚造為主的結構體之外,二、三樓則採檜木雨淋板打造,為了可以利用檜木可吸濕、防水、保溫、更隔熱的天然特性,完全承襲英人在錫蘭或印度打造茶廠的規格。廠內不論是揉捻機、茶菁切斷機、解塊機、風選機、乾燥機等儀器均為英國進口,純銅打造,更因為一代器械保養得宜,迄今皆能正常運轉,每逢茶葉收成季節,殺青、委凋、揉捻解塊、發酵等,一幕幕更可透過觀光,見證著臺灣的紅茶發展史,很值得一看。

除了日月茶廠之外,位於台南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在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發展處的梁佳美老師等人規劃下,不僅與周邊現存的鹽池、鹽業深刻連結,且鹽博物館的館長與梁老師更是產業研究界的實業派,所以如果有機會在館長的介紹下一訪博物館,可以感受到的將不單單只是觀看到那些模擬場景,而是許多道具都儼然有了生命力的感覺,這一點,在知識傳遞的完整性上,有著讓人刮目相看的高度表現,也是不少希望以觀光等產業轉換將工業遺產活化者可以學習的案例。

【延伸資訊】http://www.arch.cycu.edu.tw/TICCIH%20Congress%202012/index.html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