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孔廉:九二共識兩岸關鍵基礎

中央社/ 2012.11.03 00:00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3日電)「九二共識」20週年前夕,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發表重要談話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基礎,為國際社會知悉,也是台、美、中三方認知的史實。

高孔廉1992年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擔任副主委,自2008年起出任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他在今天發表「『九二共識』的史實及展望」談話,詳述當年兩會(海基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談判與形成共識過程。

高孔廉表示,1991年海基會成立後,在主管機關授權下與大陸方面展開「文書驗證」及「掛號信函查詢補償」談判,儘管實質協議內容已談妥,但大陸堅持在協議前言加入其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此為我方所不能接受」。

雙方接下來協商1年半,互提表述方案,但都不為彼此接受。海基會於1992年10月31日再提3個方案,並於11月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將依國家統一委員會1992年8月1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並正式去函海協會,表示已徵得主管機關同意,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

海協會接獲海基會函後,同日(11月3日 )電告海基會「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並於11月16日正式回覆海基會,表示「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一個中國原則),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還將海基會表述原文共83字作為附件,同時也列入海協會表述的要點說明計72字。

高孔廉指出,由此可知,雙方表述內容並不一致,但雙方相互尊重並接受,媒體簡稱「一中各表」雖非原始共識文字,但充分表達精髓。

高孔廉表示,當年這項共識並沒有名稱,2000年鑑於民進黨恐不易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於是提倡稱為「九二共識」。不過,名稱並不是關鍵,「如果仿照『辛亥革命』,以天干地支命名為『壬申共識』亦無不可」。

回顧「九二共識」的形成史實後,高孔廉針對反對人士的質疑表示,共識並非正式協議,只代表雙方共同看法或認知,有時根本沒有文件,但「九二共識」有雙方往來信函及新聞稿,白紙黑字,稱之共識並不為過。

此外,高孔廉指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2008年3月26日與美國總統小布希通熱線電話也提到「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為國際社會知悉,是台、美、中三方普遍認知的歷史事實。

至於有人批評「九二共識」是「賣台」,高孔廉說,「其實這是斷章取義」;「我方的表述內容,完全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與精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