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立報犇報聯播:山寨大軍的突圍之路(3)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2.10.31 00:00
從「中國製造」到「 中國規格」:山寨大軍的突圍之路(3)「中國式」太空計劃--從仿製到自主創新與國外載人航太發展歷程相比,中國大陸載人航太技術實現了在現場試驗量較少的條件下快速掌握並應用新技術,這種模式被國外譽爲典型的「中國式」太空計劃。     中國大陸航太從仿製前蘇聯導彈,到獨立自主發展戰略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再到獨立自主實施載人航太與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專案,每一個新里程碑都是新的「中國規格」的創造。根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副總指揮、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總指揮馬興瑞表示,在選擇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方案和技術途徑這一關鍵問題上,中國大陸的航太專家們經過科學論證,比較了空天飛機、火箭飛機、帶主動力的太空梭、不帶主動力的小型太空梭、載人飛船5個方案。最終決定一開始就瞄準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水平,創造性制訂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艙(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方案。正是這一適應中國國情和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道路,保證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20年來一步一腳印地前進。 在美國太空梭退役之後,中國大陸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已經成爲目前國際上僅存的兩種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之一,另一個是俄羅斯的「聯盟TMA」載人飛船。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在載人航太工程的具體實施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載人航太任務僅用4次無人飛行試驗就實現了載人首飛;僅用3次載人飛行,就完成了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出艙活動的跨越。僅用2次飛行,就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相對導航與交會對接精度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 在載人航太工程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是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三個核心關鍵系統的研製單位。這些任務技術難度最大、複雜程度最高,對質量和可靠性要求也最高,對整個任務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大陸的航太科技注重自主創新與系統創新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僅突破了近百項重大關鍵技術,還集合了大陸三千多家單位,發展了5000多項科技成果。這些突破不僅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掌握載人航太核心技術的國家,更爲下一步建設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主建設、獨立運行中國大陸於8月27日宣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試運行服務。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發射了10顆衛星,建成了基本系統。中國大陸計劃,該系統將於今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而到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終端目前正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區進行示範應用,並已開展了用戶試用評價試驗,截至目前已經有40多個廠家參與研發了290台(套)終端,其車載試驗行程已橫跨17個省市,累積行程約80萬公里。 在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北斗雖然面臨著應用推廣與創新模式的挑戰,但中國大陸本身巨大的市場仍然支撐了北斗的發展潛力。從2001年至2009年,中國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接近50%,2010年年産值達到505億元人民幣,2011年已突破700億元。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應用,中國大陸衛星導航産業將進入全盛期。2020年,産值預計將達4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歐洲正在建設的伽利略系統和中國大陸的北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大陸自主建設、獨立運行,並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爲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