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推動轉作 先考量產銷平衡

自由時報/ 2012.10.27 00:00
記者林國賢/特稿

農委會推動黃金廊道計畫,期透過農作物轉作,減少地下水超抽問題,解決高鐵地層下陷問題,這項計畫著眼於改種用水量少的旱田作物之際,同時必須導入計畫性耕種,全面性檢討作物種類與面積,以免解決水資源不足,又衍生農作生產過剩等其他問題。

姑且不論全面降低高鐵沿線農業用水量,能否有效解決當地地層下陷問題,國內農作物因市場經濟規模小,經常出現供需失調,菜金菜土情況,高鐵沿線推動轉作或是休耕農田復耕,必須將產銷平衡列為重點考量,否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例如毛豆,這幾年雖因日本外銷市場熱絡,行情維持在高檔,但外銷市也已趨近飽和,一旦推動農民轉作,就可能造成毛豆行情下跌;又如小麥、高粱等作物,並非國內主要消費作物,更難以在國際市競爭,多種恐怕只會多賠,政府推動黃金廊道,不應只是著眼解決水資源,要農民盲目種植。

農耕是農民維持生計的主要「職場」,執政者不能任意剝奪農民權利,黃金廊道要成功,首要讓農民足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創作農作利潤,除了補助的誘因,更重要是讓農民從農作獲得尊重與經濟滿足,讓農民種賣得出去、賣得好價錢的農作物,這項計畫才能事半功倍,而非只是草率推出幾種用水少的作物,就要農民照單全收,只會讓問題更複雜嚴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