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尋找乾淨替代能源 海大成功利用潮流發電

中央社/ 2012.10.26 00:00
尋找乾淨替代能源 海大成功利用潮流發電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1026 15:48:22)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自行研發製造的「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近日在基隆嶼附近基隆海檻完成海底測試,為我國開發海洋能源跨出成功的一步。

海洋大學表示,為因應全球暖化、能源短缺的問題,各國無不致力開發「再生能源」,而海洋佔全球70%的表面積,所蘊藏的再生能源,估計遠超過全球能源的總消耗量。尤其臺灣地區四面環海,海洋所蘊藏的再生能源更是豐富,據工研院的估計,可開發的海洋溫差能達100-1,000MW等級、波浪能達100MW等級、海流能達1,000MW等級。如何有效開發純淨的海洋能將是臺灣尋求替代能源,開創綠能產業的一個選項。

 

由海大自行研發,全球第一台會隨潮流方向改變自動轉向的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第一次下海實測,成功利用潮流發電,在連續30小時的測試中,共有5段時間,潮流的力量成功推動發電機輪葉運轉發電,總發電時間長達19小時,發電估率達1325瓦特。

 

海大海洋環境資訊系教授蔡政翰表示,雖然在基隆海檻海底潮流流速變化很大,不像實驗室製造出來的水流水速平穩,不過這台潮流發電機組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可以發電,而且也可以成功隨著潮流方向改變而自動轉向,不管是漲潮或是退潮時的海流都能夠有效發電。

 

蔡政翰說,基隆嶼目前並沒有聯網接電,電力設施也較缺乏,民眾登島觀光較不踴躍,如果未來可以利用附近海域的潮流發電,不但可以供電給基隆嶼上部分設施使用,還可以將基隆嶼打造成為一個潮流發電的示範島,相信對於提昇基隆的觀光有很大的幫助。

 

海大研發長許泰文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了開發乾淨的海洋能源,海大的研究團隊自2010年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經費補助,執行能源國家型計畫,經過二年的努力,研發完成全國第一部「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同時也成功利用基隆檻海域來回的潮流發電,未來將再進一步改良發電機組,讓發電效率提高,同時希望能更進一步結合產、官、學的力量,逐步朝向利用黑潮發電的目標發展。

 

這台「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組」是由海大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柯永澤花了兩年研發完成的,具有122公分直徑的水輪扇葉、傳動系統和水密式發電機等構造,發電功率可達3千瓦。柯永澤說,如果要提高發電的效率,未來除了可以加大水輪扇葉的作用面積之外,還可以利用工程的技術製做導罩讓流速增加,提高發電量。

 

海大近年致力於海洋能發電研究,獲得國科會大力的支持,研究團隊在兩年內就研發出潮流發電機組,並成功利用潮流發電,雖然離商業運轉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跨出重要的一步。相較於潮流,洋流能所蘊藏的動能更大,根據經建會評估,經過臺灣東部海域的黑潮動能驚人,洋流發電發展潛力最大,但是利用黑潮發電尚有很多核心技術有待解決,希望未來政府能整合學界與產業界的力量,共同推動發展海洋能發電的產業技術。

訊息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1487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