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左右看:以房養老是否高齡化解藥

立報/本報訊 2012.10.23 00:00
左看:老人福利是「賺地」好生意 ?今年11月內政部的「以房養老」政策即將上路試辦。無子女照料繼承,有屋地無現金收入的近貧老人,能將房子抵押給政府。這對需要社會福利資源的有房地老人、承做的投資方或政府,看似是各取所需的好生意。但這個試辦政策,並未回答我們:無地也無錢的老人,未來該怎麼辦?有地但地不值錢的老人,又將承擔什麼樣的市場風險?另外,我們也要問: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社會福利資源的取得,已淪為與政府交易的一門生意了?放置於現前景氣趨勢下,面對越來越多獨身人口產生的長期照護人力需求,將社會福利系統市場化,究竟是否可行?在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南京與重慶等地皆曾開辦,但「擱淺」經驗不斷。主要由於:其可行性的根基,是將社會福利承作的基礎,連結上城市空間土地資本的炒作(美其名為再利用)。首先,必須要有估價後值得了錢的房;其次,房價必須只漲不退;第三,房產狀態究竟屬於私有或公有,將加入進入混沌化的局面。但是,以房養老終究是個人抉擇,不能用來填補公共資金缺口,或甚至藉此為公共資金的短缺做融資解套。因為這一切,仍然孤注一擲地將風險集中回歸到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而這可預期迎接我們的──是泡沫,並非榮景。陳虹穎/文化評論人右看:社福轉向市場化機制之必然依照台灣近年來房價高漲、房貸利率低、物價漲但薪資偏低的情況,抵押貸款市場的崩盤,其實是遲早的事。自1980年代美國推出由聯邦政府作保的逆向住屋抵押貸款(HECM),30年間,次級房貸發展出各種債券、基金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全面性崩盤,自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仍餘孽未消、殷鑑不遠。心有餘悸的台灣銀行業界當然不願冒此風險,畢竟逆向貸款的利潤有限。「以房養老」的確是解決未有子女繼承的有地老人們,「活化」其不動產的方法,縱然這個方案,並不足以回答台灣現前面臨勞、健保與退撫制度的多重破產危機,但是這個方案至少是對於現行老人社福系統提供「不無小補」的紓困方案。在可見的未來裡,勞健保與退撫制度的崩裂預告,比起遭到詬病的「以房養老」,才更是致使老齡化社會雪上加霜的問題。在財政危機亟待紓困的現在,現今社會福利制度若終將演化為社會達爾文般的階級化生意,也是無可厚非。畢竟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政治現實。公共資金的匱乏,仍待持有部分精華市地的小地主們釋放土地、充填國庫。至於目前政府是否有能力擔保並承作「以房養老」的長期負擔風險?長期來說仍有其必要,讓細碎私有制的城市土地終趨於政府所有,以私人土地回饋支出將越來越龐大沉重的社會福利。陸已興/國小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