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莫拉克系列:重建是一條蜿蜒的河流

立報/本報訊 2012.10.23 00:00
■洪馨蘭莫拉克風災帶來是社會結構以及外界局勢的變遷,然而,我依舊相信生活重建的精神一如一條蜿蜒的河流。重建應該是一條蜿蜒的河流,這樣才能細細地與周邊的土壤說話,因而提供了溪畔與水中生物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生存環境。不能是一條直速通往大海的急流,這樣的河流只會不斷沖刷河岸以及割蝕河底,充滿着潛在的洪患,卻孕育不了如蜿蜒河流的詩歌。▲旗美社大重建站茂林區輔導老師洪馨蘭。(圖文/旗美社大重建站)聆聽山上的聲音過去一年,我參與了旗美社大莫拉克社區重建站的人力輔導工作,陪伴茂林境內幾位投入重建人力計劃的夥伴,選擇走上一條緩慢卻蜿蜒的路。我的工作,與其說是輔導,更多是聆聽。過去,很多人會操作各種方式讓重建區表達意見,然而我總深深感覺那些方式會讓幽微的、底層的「聲音」(voice)不一定被聽到,也往往不見得被聽懂。部落居民的聲音應該有更多被聆聽與理解的機會,尤其是女性的。茂林區的幾位重建人力夥伴就是這樣慢慢地走著,沒有轟動全台的重建事業或績效,但她們透過參與所發出的「聲音」,我覺得我正努力地聽著。正巧我們也都是女性。山上部落的節奏本應如此。你要如何用「績效」來評斷鳥兒的叫聲?又要如何來「考核」植物的生長?部落民的生活原本是一種豐足的採集社會型態,是平地的水稻民族思維,精耕細作的時間觀,讓我們忘記了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一個部落就有一個自己的世界觀。放棄區域聯合這樣一個如煙火般短暫的工作觀吧。當全球化下每個人吃的、用的、穿的都已經趨近一致時,災難曾無情地摧毀了資本主義式的榮景,災難同時也解構了它,讓想要解決過去隱忍問題的機會成為可能。重建不是走回頭路,不是找回過去,重建是要創造新的生活可能。因為重建,也許能讓渦輪發燒的地方重新安靜下來想想發展是什麼;也因為重建,讓原本沉寂的山坳思考單一經濟作物對部落高度依賴外界市場所帶來的警惕。因為解構,所以我們才能夠重建。重建部落的節奏茂林區的重建夥伴聽見母語的召喚。在這個計畫的三年裡,「重建」以不同的經費來源及形式投入了部落。其中,高雄市的重建人力支持計畫它靜靜地聽著參與的部落青年:妳們想要重建什麼。我們聽見,多納部落的人緩慢下來了。曾經是溫泉聖地人車鼎沸的山間,人們相互見面時倉急地交換誰的民宿還有空房、誰家冰箱還有冷凍的野菜,整個部落忙得沒時間看見鷹群飛翔。金錢流動捲回了部分青年,但卻也讓青年很快地就被馴化為觀光社會裡的服務員,獵人打獵的目的是販賣而不再是為了勇氣、責任經驗的分享與傳承。多納的瑪麗和秀彩,曾在不同的對話情境脈絡下說了很有哲思的話。我問:與災前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她們說部落一樣還是很忙,只是忙的事情很不一樣。以前忙著數鈔票,現在是忙著跟大家穿梭在不同的課程中,編織網袋與月桃葉,學習植物染,還要參加每日一萬步的瘦身健走,過得「很生活」。節奏慢下來,也許就提供了機會讓部落裡的人彼此可以——好好說話。然後就會發現,用什麼語言再說話呢?怎麼越來越會用漢語,卻忘記了可以解讀植物、氣象、火堆、食材的母語啊。還有多少人會?我還會不會?想不想學?若大家都忙於用平地的資源辦著接待都市人或官員考察的活動,母語的可使用環境就越來越萎縮,語言變成表演用語,而離生活越來越遠。只有——,是的,只有當生活緩慢下來,人們才有心思去想著語言裡那些細膩的表情。▲洪馨蘭老師(左)訪視茂林,與重建人力瑪麗(中)、秀彩(右)互動討論。(圖文/旗美社大重建站)傳承語言的寶藏每種語言都包藏著這個民族面對世界的智慧,一種語言就是一整個資料庫。茂林境內三個部落有著各自獨特的語言,等於是三個龐大的南島語資料庫。失去語言,這個資料庫可能就失去了打開它的鑰匙。所以茂林婦幼的芸瑤讓母語合唱團成為她實踐下的夢想,相信,這是重建送給她與部落一個重要的禮物。而茂林社造協會的蘭妹,則自願身負母語紀錄員的責任,在例行的社團會務之外,學習使用錄音筆,提起雙手記錄老人家口中所傳遞的生命經驗。一個部落就是一個資料庫。而青年則是掌握資料庫傳承的重要媒介。重建人力計劃在茂林區支持著兩個青年,除了婦幼的芸瑤,現在還多了萬山的書羽。她們或許難免孤單,因為青年會的夥伴都在外地工作,只有週末才回部落,而她們卻是一整個星期都在部落裡。然而,她們在重建計劃中的參與以及投擲出來的困惑,讓人們看到了青年在地就業會面對的拉扯。正因為有她們的投入,傳遞出來的「在地聲音」所揭櫫的問題,提供了非常值得思考的部落生活重建方向,事實上比一般用來評估「重建績效」的指標還來得重要。三年的重建人力支持計畫讓人們有機會看到與聽懂重建區的真實需求,摸索部落對生活感的重新期待,也嘗試重新打造開啟知識資料庫的鑰匙。所以,重建政策不能是創造了一條直通績效終點的大河流,但人們卻無法用自己的節奏去親近並使用它的水,只會想蓋了大大的堤防防堵它無情的暴力。重建真正必須是條蜿蜒的河流,慢慢地跟河岸生物群溫柔地對話,慢慢地讓河水的滋潤提供魚蝦尋覓到她們的小洞穴,窩起來打個盹,並看到河面上會投以日光或雨水的天空。茂林的重建夥伴們,享受午後打盹的時光吧!▲洪馨蘭老師(左)訪視茂林,與重建人力芸瑤(右)互動討論。(圖文/旗美社大重建站)(高師大客家文化所助理教授/旗美社大莫拉克社區重建站茂林區輔導老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