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蚵仔煎是代表性台灣小吃,與鮮蚵湯形成絕配。(記者梁峰榮攝)
欣傳媒 | 記者梁峰榮/專題報導
台灣盛產鮮蚵,西南沿海鄉鎮都有養殖區,彰化王功、雲林台西、嘉義東石與布袋、台南七股為主要產區,海邊礁石區則有體型較小的野生石蚵。蚵仔與台灣庶民飲食息息相關,可做成多種不同風味的料理,「蔭豉鮮蚵」以蚵仔為主,加入了入口回甘的蔭豉與蒜珠,十足的台灣味。台灣民謠「青蚵嫂」流傳數十年,訴說台灣早年生活困苦、家徒四壁,海邊地區的主婦必須忍受風吹日曬,挖牡蠣換取微薄生活費,這首歌的曲調哀怨,常令聞者心酸。經過時代演進,悲情的台灣蚵農持續對抗日益惡化的環境,但百姓生活已獲改善,海邊偶有民眾挖石蚵、海瓜子賺零用錢或帶回家加菜。蚵仔又稱牡蠣,也是台灣最常使用的貝類之一,作法相當多,包括炒、炸、煎、湯都行,還能帶殼火烤,全台夜市幾乎都有蚵仔煎、蚵仔湯攤商;蚵仔做成的蔭豉鮮蚵、蒜蓉蚵仔、蚵仔酥常出現在餐桌上,蚵嗲、炸蚵蛋包也是街頭版美味小吃。台灣蚵雖又名牡蠣,但與國外進口的生蠔品種不同,本土蚵含生菌數較高,不適合生吃,目前已有本土業者加購設備,朝生食級努力。美國、加拿大、法國生蠔個頭大,加入五味醬、果醋、芥末大口生食最暢快,至於韓國進口生蠔曾出現台灣食客集體中毒現象,已經管制進口。從牡蠣殼取出的蚵仔相當脆弱,且保鮮不易,即使最新鮮的蚵仔煮成湯,也須加入薑絲、米酒提鮮去腥。冰在冰箱保存的蚵仔容易產生腥味,聰明的廚師在蚵仔腐壞變質前,加入蔭豉一起烹調,蚵仔不好的氣味不見了,還多了蔭豉特有的回甘口感,而蔭豉的味道,正是台灣味。光這樣還不夠,廚師需先爆香薑片、蒜頭,待蚵仔、豆豉、米酒、調味料相繼入鍋完成後,起鍋還得撒上青蒜切成的蒜圈、滴幾滴香油,美味的蔭豉鮮蚵才算完成。蔭豉鮮蚵口味重,有時配角蔭豉太搶戲,味道壓過主角蚵仔。台北仁愛路、金山南路有家「阿才的店」,老闆阿華師早年學川菜,但阿才的店不侷限川菜,供應好吃的南北菜色,其中有道「油條蔭豉蚵」,基本作法與台版蔭豉鮮蚵一樣,但裝盤前先在盤底擺放切段的老油條,酥脆的油條與軟嫩的蚵仔,形成多層次口感。蔭豉鮮蚵的配角「蔭豉」又叫豆豉,常見於台菜。這種深褐色的黑豆子是製作醬油的附加產品,分成乾濕兩種,品質較差的豆豉是製造醬油後的殘渣再利用,加鹽巴曝曬後包裝出售;另一種則用黑豆專門生產豆豉,並非作成醬油,精華全保存下來,質純而味香,等級高很多。(系列六)更多台菜文化、典故和源流,請看【細說台菜】專題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