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破除污名 精障族首度上街

立報/本報訊 2012.10.21 00:00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好手好腳為什麼拿身障手冊?」「發作時是不是會亂打人、甚至咬人?」多數人對精神障礙病友有誤解,為了讓社會對精障族群更加了解,消除歧視、污名和刻板印象,台北市心生活協會20日帶領超過3百名精障病友及家屬上街遊行,呼籲政府保障精神障礙族群的權益。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表示,國內每年在精神科看診的病患超過2百萬人,因精神障礙領有重大傷病卡者約20多萬人,請領身心障礙手冊約有11萬多人。長期以來,大眾對疾病認識不夠,政府和民間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障礙者與其家庭的支持與協助都不夠。「精障者不是單靠吃藥,心理治療也相當重要。」金林舉例,部份精神疾病患者因腦部功能受創導致記憶力衰退,失去能力無法自行就醫時,需要關懷訪視服務,提供心理及生活協助。金林呼籲,精障者不只是藥物治療,更需要制度化的精障社區服務資源政府,應給予適當資源及服務,精障者的生活功能可以發展、精神疾患家庭也能享有好生活。遊行民眾手持布條及立牌,在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為精障者發聲。(圖/台北市心生活協會提供、文/鄭諺鴻)金林進一步指出,原本的諮詢電話專線服務在今年未獲補助下暫停執行,她希望政府能給予精神疾病專款補助申請,讓服務能不因經費問題面臨中斷。政府組織再造之際,衛生福利部下應設置獨立的心理健康司,並修訂《精神衛生法》,納入多元化社區服務的推展,提供長期的社區服務經費、培育精神心理衛生社區工作人才。政府別帶頭歧視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理長長李淳一補充,《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第1項第9款規定,精神疾病患者不得擔任公務人員,「精障者考殘障特考意義何在?」他呼籲,《公務人員任用法》應刪除精神病患者不得任公職的歧視規定,終止政府帶頭歧視病友的污名。「從外觀上看不出我是憂鬱病患者吧?」台北市心生活協會常務理事李麗娟,既是病友也是家屬,她亮出身心障礙手冊、健保重大傷病卡及愛心悠遊卡,證明自己是精障病友。她與精神疾病纏鬥多年,國、高中時發現自己情緒變化很大,時而沮喪、時而亢奮,家人以為是叛逆期也沒多留意,後來狀況越來越嚴重,經由醫生檢查得知患有憂鬱症,但當時醫學不發達,僅以「腦神經衰弱」來診斷。李麗娟20幾歲發病,近30歲才開始吃藥,李麗娟說:「我知道吃藥後就是間接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患,初期相當抗拒,但不吃藥狀況更嚴重,因此下定決心要好好治療。」她遍尋各式治療,直到現在仍穩定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如同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一樣,只要每天按時服藥,就可以正常生活。不是危險分子或炸彈精障患者發作時相當棘手,只要定期服藥或治療,就能大幅降低發病機率。是病友也是家屬的李麗娟兒子也有憂鬱症,服用藥物時曾反應不舒服,她會以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副作用一定會有,若不嘗試就無法控制病情。病友們上街遊行,大聲呼喊口號「我不要歧視的眼光」,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病友莊龍顯表示,自己因患精神疾病,過去常被詢問有沒有工作、是不是又亂打人等嘲諷性的話語,令他十分沮喪,一度想輕生;他十分感謝中心的社工,在病友們最危急且低潮時,給予一臂之力,如同自己的家人,不會受到異樣的眼光。「我不是危險分子,也不是不定時炸彈。」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的病友蘇民光說,小時候發病後,害怕和社會接觸,躲在家裡10幾年。他認為,精障者如果不站出來,就沒有改變的空間,沒有人知道精障患者要的是什麼,加入中心後,一同鼓勵其他精障者說出自己的想法。精障族群第一次上街遊行,以行動打破對精神疾病的污名,來參與遊行的輔仁大學社工系同學們認為,一開始對精障患者也會怕怕的,實際到現場參與,才真正了解弱勢族群的處境,而非課堂紙上談兵,希望政府單位或學者能親自到場,以同理心去了解他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