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教長走訪偏鄉 和學生尬英文

立報/本報訊 2012.10.17 00:00
【記者鄭諺鴻宜蘭報導】教育部長蔣偉寧鼓勵學生,不要害怕說英文,講錯很正常,畢竟英文不是母語,多學一種語言,就能多一種競爭力。蔣偉寧參訪宜蘭縣憲明國小時有感而發,台灣學生被培育成很會考試,紙筆測驗成績優秀,可是一出國,就顯出競爭力不足,語言能力不夠多元,解決方法是從小培養多元能力。連續兩天在宜蘭縣展開偏鄉關懷之旅,他參訪三星鄉憲明國小,和小學生互動密切,不斷以英文詢問學生問題,鼓勵小學生多練習英語對話。蔣偉寧也在憲明國小體驗種蔥,實際下田種植蔥苗,他建議,三星蔥課程不只教種蔥,也可以研究蔥的成本和收入,或1公斤的蔥能種出多少公斤的量,估算出最大值,從實作延伸課程及跨領域整合;觀看陀螺隊練習時,他也請學生計算各種招式的成功率,分析不同選手擅長的項目,引導學生設想問題並尋找答案。▲教育部長蔣偉寧與憲明國小學童16日晚上排隊用餐時,用英文詢問問題,學生一個個回答。(圖/教育部提供 文/鄭諺鴻)陀螺隊隊員、六年級的邱奕智希望自己的英文能跟部長一樣好,他除了英文課外,也會閱讀英文雜誌,多背單字;他比較沒有機會說英文,因為同學交談大多以國語為主,且單字量不太夠,有些字不會說。六年級的張誌優說,能和部長一起種蔥非常興奮,但對部長講的英文聽不太懂。盼讓孩子從升學壓力中解放參訪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時,蔣偉寧提到,近來一名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教師告訴他,近年發現台灣留學生的競爭力不足,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需要加強。他認為,能申請到史丹佛的學生大都來自頂尖大學,從小接受考試訓練,一拿到問題,很快能找到答案,卻不斷重複練習已懂的東西,缺乏培養其他能力。蔣偉寧指出,競爭力是多元的,包括專業能力、人文科學素養、軟實力,傳統以考試為主體的教育方式,無法培養新世代人才,教育部努力推動12年國教,就是希望把孩子從升學壓力解放出來。華德福學校:成績不是唯一標準宜蘭縣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校長林詩閔說,學校雖不在教育體制內,依然積極配合12年國教政策。學校一貫的教學方式有三個步驟,第一是「聽」、其次是「重述」、最後是「記錄」,在這樣的架構下,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很多,不同於一般學校老師上課講很多,台下學生也抄了不少筆記,卻沒有熟記。以三角函數來說,先「聽」老師說明其來由或基本公式,隔天再「重述」,最後再把內容「記錄」下來,循序漸進地學習。林詩閔說,華德福學校的學生,小六前沒有紙筆測驗,全校學生的評量方式以「工作本」及「參與度」為主,工作本是將每天所學的內容,回到家以繪畫或筆記方式記錄下來;參與度則是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況。即使該課程老師進行紙筆測驗,所占的評量分數通常僅10%至20%。只拚成績 不如學點才藝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11年級導師賴奕綾說,有家長擔心孩子畢業後沒有競爭力,她通常會問:「你說的競爭力是指什麼競爭力?追求成績高低的競爭力?還是追求幸福的競爭力?」她認為,菁英教育沒有不好,只是要學生從95分變成97分,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國高中是孩子的「黃金時間」,不如將這些時間拿來學才藝。「快樂不在於沒有紙筆測驗,而是有沒有學會、懂了。」就讀宜蘭縣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10年級的黃怡宣說,在這邊讀書很快樂,雖還是會擔心基測成績,但這裡學到的知識不比外面少,且應用課較多較實際。她舉例,學完三角函數後,老師就帶大家拿測地儀至操場,實地測量學校電線杆和天線的夾角角度,將理論應用在生活,學得更扎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