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系統業者掌大權 壹電視難生存

立報/本報訊 2012.10.17 00:00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壹傳媒轉手易主,造成壹電視財務缺口日益擴大的壹電視,並非因為內容品質不良才被市場淘汰,反而是系統業者不願上架,導致壹電視無法打入主流有線電視市場,造成收入不足問題。壹傳媒的轉手凸顯有線電視市場制度問題,自由市場的表相下,系統業者擁有操控節目露出與否的能力,閱聽眾的權益也在系統業者利益考量中被損害。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表示,據官方統計,有線電視市佔率6成以上,剩下的市場由MOD和衛星電視等其他系統瓜分,對於一個節目來說,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架,等於在主要市場缺席,廣告收益也相對減少。壹電視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架,只是系統業者對節目露出握有生殺大權的一個例子。管中祥指出,許多弱勢頻道如宗教節目,常因付不起上架費而退出有線電視市場,而一些爛節目可以一直出現,因為它本身是系統業者製作的內容。系統業者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讓一個已經取得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執照的頻道上架,「因為NCC認為那是一個競爭的自由市場,而業者可以自己去談上架。今天系統業者不給壹電視上架,是人家不想賺它的錢,這樣難道不行嗎?」管中祥說,表面上自由競爭,實際上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市場看起來自由開放,實際上一灘死水。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也表示,雖然要求NCC去干涉什麼頻道應該上架,干預過深,但台灣系統業者僅剩3家壟斷,這個市場的競爭機制早已失靈。原本應由市場決定頻道的去留,實際上身為市場一份子的閱聽眾只是被決定該看什麼、能看什麼。管中祥直言:「閱聽眾最弱勢。」管中祥以過去法國的模式為例,「法國系統是由國家經營,上架與否則是由另一個第三方單位審核,讓系統業者的影響降到最低。」而台灣過去媒改運動提出「製播分離」的原則,要求製作節目和系統業者應該完全分開。雖然媒改運動長期呼籲,但台灣系統業者生態複雜,政府也不敢改革制度。劉昌德也指出,因為政府長期怠惰,NCC過去10年未曾努力達成數位化,讓這些業者獨大至今。除了制度面需要尋找突破,閱聽眾的主動選擇也是另一個對業者形成壓力的來源。管中祥直言,消費者運動本身有侷限,多數人可以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很難想像更好的狀態,他說:「如果今天我們的閱聽眾在選擇MOD或是無線電視上的人數與有線電視一樣多,這些系統業者就會擔心,願意朝改善品質方向前進。實際上閱聽眾的收看習慣很難改變。」因為多數的閱聽眾還不知道如何開始「在乎」自己收看的節目,比較訊息來源的品質好壞,也讓系統業者獨大的狀況持續存在,使得壹電視無法上架。壹傳媒的轉手凸顯了閱聽眾在還不知道有什麼選擇以前,就已經被選擇了。管中祥感慨,如果閱聽眾太依賴電視媒體,很容易被電視媒體綁架,實際上早已有許多訊息來源,他建議:「有能力觸及不同媒介的人,應該找尋更多不同的消息來源,放棄舊的東西,因為當我們開始放棄,這些業者才會擔心市場的流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