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集體智慧—2012國際科技藝術展

大台灣旅遊網/李傳溎 2012.10.15 00:00
  全球行動化服務與網路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科技密切結合,特別是網路社群所匯聚的集體智慧,其力足以建構與改變社會環境,並已形成特殊的當代文化現象。國立台灣美術館今年開始執行之「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共構發展計畫」,即以促成視覺藝術與相關科技領域間的跨界合作為目標,並為探討相關科技藝術議題,特推出「TEA/集體智慧─2012國際科技藝術展」,探討社群媒體時代除了訊息傳遞方式與創意的轉變,也讓藝術的參與者從個人擴增到群體,甚至虛擬單位,並且透過大眾的不斷參與,集結眾人智慧,讓藝術成為組織與行動的一種方式與過程。

  「TEA/集體智慧─2012國際科技藝術展」,由林書民、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總監傑弗瑞‧史塔克、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策展人曼努艾拉‧納弗共同策畫,以「科技」、「娛樂」、「藝術」為核心概念形成英文展名“TEA”的核心價值,透過社會互動的方式傳遞,提供互動訊息或信念,如同“TEA”的文字表面含義,藉由類似香味擴散的方式,沒有圍牆界線地運用社群媒體蔓延擴展。

  而社群媒體的偶然性聯結非常奇妙地開創新模式,同時也集結強大的創意力量,型塑這個世代人類集體智慧與藝術結晶。本展以「社群精神(Socialize or Die (Dive))」、「翻越旅行(Hyper Trip)」、「智慧合作社(Wisdom Association)」、「解構建構之間(Inter -struction)」四大面向探討其無限可能。共邀集來自9個國家的藝術創作者,展出17件作品:〈推特心情快照〉顯現社群媒體裡流動的情緒鏡照百態,透過此交流機制,將自我心情寄託於有形符碼及未知對象的同時,也正撰寫一部自我對話的心靈紀實,探討心理層面的參與;另一件作品〈剪影留言板〉,則在視覺上更進一層面。觀眾將自己的身影經由拍照、現場印成剪影貼紙、將剪影貼紙與對話貼紙黏在一張「地圖」上的過程中,完成參與作品的存在感,這個圖像化的討論系統便可成為全民參與式的腦力激盪,當越來越多的貼紙被貼上地圖時,現場真實與虛擬的交界處,便產生越來越多的變化性;作品〈大家好! 〉蒐集大眾自發性錄製的個人影片,這些簡短的私密性片段以馬賽克方式拼貼成一大投影牆面時,呈現窺視與被窺視的集體交鋒。

  當作品所演繹的集體智慧,由人為單位延伸到物體,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行動電話,在麻省理工學院感應型城市實驗室的兩件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回收追蹤計畫〉以增加非官方體制資源回收組織的能見度為主要訴求,讓大眾深刻認知此組織對城市所貢獻的服務,整體計畫所作出的供需關係分析貢獻於未來,另一方面又將知識體系回饋於現今社會;〈垃圾追蹤計畫〉則企圖從結果中尋找更有效率的廢棄物運輸方式,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而城市也能利用這些資訊,勸導市民做出更利於地球永續的消費決定,鼓勵加強資源回收,或正確處理有害廢棄物,讓觀眾看到隱於城市表面下的樞紐脈絡,是一個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另一層平行空間。〈尋找古德巴先生〉透過YouTube所錄製的片段生活畫面,藉由旅程將地理位置串聯之後,再依循真實的旅程重新走入虛擬紀錄。地理背景不變的情況下,重新錄製了時間的軌道,最終呈現在美術館內的則是壓縮了時間與空間的成品。透過此作,藝術家提出對於當代都市語境下,人際社會和媒體網路的交互作用的反思和探討。〈一萬美分〉與〈綿羊市場〉兩件作品中,藝術家透過亞馬遜人端運算平台,以群眾外包的方式,集結眾人的勞力來完成作品。〈日常片刻〉藉著讓世界各個角落的匿名大眾,透過網站與APP應用而產生相互連結,鼓勵人們用心感受生活片刻。(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