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核電存廢思辨 大學競相開課

自由時報/ 2012.10.15 00:00
師生走訪核四廠 與居民對談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核電爭議入大學殿堂!綠色公民聯盟與台灣學界發起教學串連,已有逾四十位大學教師響應,本學期開設三十多門課,台大、成大、清大等頂尖大學都有課程思辨核電議題,清大教授更帶著學生走訪核四廠、拜訪貢寮居民,讓學生實際走進現場。

日本三一一核災後,核電存廢成為重要議題,美國康乃爾大學還開設教學部落格「教三一一」,彙整日文、韓文與中文等亞洲資料,做為教學參考。綠盟與學界日前也發起「大學教室討論核電的一百種方法:學界串連行動」,號召學者在大學課堂上思辨核電爭議。

綠盟執秘王舜薇指出,本學期納入核電議題的課程數超過三十門,包括成大「環境倫理」、清大「族群與社會」、台大「發展社會學」、政大「電影與政治」等。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嘉苓與助理教授劉華真都是發起人之一。吳嘉苓強調,核電是當代最重要的科技爭議,大學生不該跟社會關切的議題疏離,「重點是思辨,而不是要學生選邊站、選擇擁核或反核的單一立場。」

設有全國唯一核工系所的清華大學,更開出「當代科技爭議」通識,由核能專家李敏與助理教授李天健共同開課,直接請擁核反核專家討論「擁抱還是拒絕核電」;更帶領學生參訪核四廠、與居民座談,學生還要籌辦公共論壇。

「當代科技爭議」每學期對不同科技爭議進行探討,基改食物、科學園區等都是主題,李天健以核電為例,「上午聽台電對安全多有信心、下午聽居民說多沒信心,學生受到很大衝擊,重新主動接觸資訊」。

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邱花妹的「環境社會學」與「南方社會學」,也加入核電爭議。她指出,「科技決定論」長期引導台灣民眾對核電的思考模式,好似只有科技專家與政府可決定,「但核電真是唯一解決方案?」人人都應從環境正義的角度去思考,「是否真可說服自己,台灣需要發展核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