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歐洲和平 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

中央社/ 2012.10.12 00:00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特稿)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洲聯盟,表彰它帶領歐洲邁向和平繁榮,但眼下債務危機卻浮現南北差異及非歐元與歐元區的對立,歐洲和平前景正走在現實與理想的交叉路口。

歐洲孕育自由民主制度與西方文明,卻又飽受戰火蹂躪,二次大戰更使6000萬歐洲人不幸喪命,期望和平的思潮逐漸在歐洲蔓延。

1950年5月8日,時任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 Shuman)提「舒曼計畫」,促成煤鋼共同體(ECSC)在1952年正式生效,為歐盟的發展奠基,更為1993年成立主權讓渡(Transfer of Sovereignty)的歐洲聯盟(EU)鋪平道路,2002年歐元正式流通,貨幣聯盟為歐盟整合開啟契機。

2004年歐盟東擴,更使歐盟範圍由西歐逐漸擴及中歐與東歐,奠定當今27會員國、4億8000萬人口參與的共同體規模,國內生產毛額(GDP)更高達12兆歐元。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德(Thorbjoern Jagland)讚揚,歐盟為促進歐洲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貢獻卓著。

但正當歐盟期盼藉由外溢效果(Spillover),使經濟合作的成果能影響深化政治統合時,歐債危機卻使歐盟整合願景與和平理想面臨考驗。

尤其德國、荷蘭、芬蘭、瑞典等財政狀況相對健全的歐洲北方國家,力主執行緊縮政策因應歐債危機,卻造成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債台高築的南方國家,陷入失業率攀升和經濟萎縮的困境,南北嫌隙浮現。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近日出訪希臘,2萬5000名希臘民眾上街抗議,凸顯「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南北分裂恐分化歐洲」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此外,歐盟執委會近期提案籌組直屬歐洲央行(ECB)的「銀行業聯盟」(Banking Union),非歐元區國家如英國等則擔憂,過多權力集中於歐盟機構,將導致國家失去財政自主。

英國前首相梅傑(John Major)曾在「金融時報」發表專文說,歐元區愈趨整合後,非歐元區會員國不希望自己被邊緣化,可能對歐元核心國的提議質疑,導致歐盟內部的衝突與分裂。

歐盟帶領歐洲由戰後的斷垣殘壁走向繁榮、和平與穩定,但如何不讓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因歐債危機蒙塵,歐盟仍面臨諸多挑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