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拯救曾文溪 鄒族提生態智慧

立報/本報訊 2012.10.09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今年春天,阿里山鄒族特富野部落依照慣例舉行春季播種儀式miyapo時,部落的領導家族Peongsi(汪家)首度使用了不是來自部落旁曾文溪的鯝魚,而是使用長者囑咐旅居台北的孩子到烏來南勢溪釣來的一條鯝魚。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原因是現在的曾文溪上游靠近部落的溪流已經釣不到鯝魚了!」成大台文所教授浦忠成在本報專欄「庫巴之火」3月見報的文章《一條鯝魚的警示》中提到。探討神話歷史 追古溯今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將於10月26、27日舉辦第8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議程分為兩天,首日重頭戲討論故宮南院相關議題,並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與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參加。第二日議程將有4位來自鄒族的代表參與論文發表,從鄒族神話傳說和歷史起源討論,以及近百年的阿里山、曾文溪上游生態環境變遷;現代政府治水政策批判分析,與莫拉克後的產業重建等不同角度切入,要用鄒族人的觀點敲響環境的警鐘。浦忠成說,將在嘉義研究研討會上發表的《C'oeha(曾文溪)的歷史追溯:以鄒族的觀點》,重點在於從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中,述說鄒族人在曾文溪中、上游生活的過往,以及與河川生態相處的智慧。中正大學兼任教授浦忠勇說,27日發表的《河川公共性的轉化:曾文溪上游治理的人文觀察》,探討曾文溪上游自1900年到現在、百年來的河川治理造成的環境改變與對生活在周圍部落居民的影響。由雅柏甦詠.博伊哲努發表的《嗚咽的曾文溪:河流變遷的文化、環境及政策的思考》談治水與環境政策分析和批判,浦忠義發表的《莫拉克風災後的阿里山重建》從重建討論阿里山產業何去何從。國外拆水壩 台灣反其道而行4位參與發表論文的鄒族人同為兄弟,浦忠成說,這是第一次親人們在同一場合一起發表:「希望用行動和研究能實際影響政策,改變國家的治水思維,不要再做無謂的破壞性建設。」他說,鄒族人居住曾文溪上游,已經看河川整治長達50多年,到現在,曾文溪上游「已經死亡」,鄒族人祭典所需要的鯝魚竟然要從台北運到阿里山!浦忠成說,這是最強烈的警訊。「讓河川大地自然療癒恢復生機,是鄒族人最大的心願。」浦忠勇也說,南部水資源局每年花在管理曾文水庫、「整治」河川經費甚鉅,「國外都在拆水壩了,台灣還在蓋」。浦忠勇說,大小不一的攔砂壩從水庫上不斷蔓延到部落,讓砂石都沉積在上游無法宣洩;但當颱風雨季一到,暴雨沖刷下又把土石全部沖進水庫,攔砂壩根本擋不住。但上游河床卻會因攔砂壩關係漸漸被墊高、淤積,水流斷絕後生態跟著消失。嘉義大學主辦的嘉義研究研討會,時間為26、27日,詳細議程與報名資訊請見網站。網址:http://www.ncyu.edu.tw/tcrc/index.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