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幸福!原來每天都在發生! 成大推「幸福講談」系列講座 為中年危機解惑

中央社/ 2012.10.08 0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1008 12:11:50)幫忙抒解現今「中年危機」的疑慮與憂心,避免種種的心理困擾而導致失眠和抑鬱,成功大學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組特別於10月中旬推出「幸福講談」系列講座,邀請實踐大學社工系楊蓓教授等三位講者談在自己的人生不同體悟與行動,並跟現場人士進行回饋與分享的互動,讓您瞭解幸福!原來每天都在發生!。有興趣的成大教職員生、社區朋友不妨一起來聆聽與分享。鄭淑惠講師說,到了中年,生活、生命的歷練早就豐厚了我們的思考廣度和多元性,卻也不能忽略「中年危機」所帶來的恐慌與困擾。

「中年危機」的概念,源自一位法國精神分析學家Elliott Jacques在六十年代對一群藝術工作者的觀察。他發覺這些藝術工作者不斷在追求事業的巔峰,但到了四十來歲,就漸漸會感到追尋藝術成就的時日無多,各種心理問題隨之出現,甚至會懷疑生存的意義,意志消沉。

雖說社會上中年危機的故事和對中年期的既定看法不少,但其實關於中年人的心理特徵和發展模式的科學數據和文獻資料十分有限。男性人生大部分是事業,女性除了事業,家庭還是佔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女性面對其中年危機有三個可能比較重要「失落」的事件:丈夫逝世、孩子長大離家和更年期(意味身體邁向老年和性生活需要調整)。

「幸福講談」系列講座幸福一:10月14日上午早上10點至12點,主題是中年看見自己,演講者是楊蓓教授(實踐大學社工系),地點為力行校區崇華廳:楊蓓教授將用靈活的觀點來看待中年,前方雖然沒有方向也沒有限制,卻可以海闊天空。「老年的生活品質如何,端看在中年下多少工夫。」中年,就像準備為接下來的人生,炒一盤菜。菜能有多精采、豐富,就端看你能掌握多少人生材料、曾為它下了多少工夫。行至中年『轉老人』時,其實就是另一個青春期。只是,不同於青少年的無知和莽撞,中年有著豐厚的生命資源,也因走過青春,成就人生中最豐饒的階段。

「幸福講談」系列講座幸福二:10月16日日晚間18點30分至20點30分,主題是迎接人生的每場上場,演講者是翁瑞亨醫師/牧師(泰國醫療宣教、第16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前國民健康局局長);50歲決定進入神學院就讀,3年前赴泰國醫療宣教,什麼樣的信念讓翁瑞亨醫師一直一直的往前行?歡迎前來聆聽。「我不去沙烏地阿拉伯,有沒有人可以去?如果我不去恆春,有沒有人可以去?」這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翁瑞亨卅歲時須面臨的抉擇,擺在他眼前的有三條路:留在台大,到沙烏地阿拉伯,還是當「小鎮醫師」,得知恆春極度缺乏醫師,決定前往炙熱又吹著落山風的恆春半島。之後繼續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

「幸福講談」系列講座幸福三:11月22日上午早上10點至12點,主題是行經生命的轉彎處,演講者是許永河教授(成功大學經濟系),地點為力行校區崇華廳:他認為河流因為蜿蜒而氣象萬千,孕育生機;公路因為曲折而柳暗花明,景致多變。人生呢?能不遇到山窮水盡處嗎? 我們卻手忙腳亂、怨天尤人、甚至否定一切。其實,只要轉動方向盤,換個角度看景物,彎過了,路也轉直變寬了!」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