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資湧入搶走生意 非洲人不歡迎

自由時報/ 2012.10.08 00:00
編譯許世函/特譯

中國和非洲從很多方面上來看,兩地關係正處於最緊密的時期。中非雙邊貿易額在過去3年中幾乎倍增,從2009年的910億美元成長至2011年的1660億美元。

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威擁有「非洲溫暖之心」的稱號(warm heart of Africa),中國的私營貿易商們在最近4年中不斷湧入當地,但看在當地人眼裡則不那麼歡迎他們。

服裝市場商人Jaffa Shaibu和他的同事認為,中國商人們有更好的進貨管道來低價進口服裝、鞋、電子產品等,也有更強的經濟實力讓他們得以用低利潤做生意。Shaibu稱,如果照現在這個樣子下去,總有一天會與他們發生爭執,總有一天會有流血衝突。

鄰近馬拉威湖有一個四萬人口的薩利馬(Salima)小鎮,這裡的人們如同非洲大陸其他地區一樣,對中國商人也有相似的不滿,部分反映出北京當局在非洲地區的外交和商業影響力不斷增長的同時,在當地也產生了反作用。

前7月 貿易額年增24%

中國商務部表示,今年1至7月份中非貿易額年增24%至1158億美元,按照增長幅度推估,全年中非貿易額將超過2000億美元,1至7月份中國對非投資年增19%至11億美元。

肯亞投資局去年表示,中國是肯亞的最大投資國,其他前幾名的投資國包括南非、印度和南韓,主要投資類別為製造業、能源、旅遊和營建業,擠下了殖民母國英國。

中國政府今年7月決定在今後的3年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中國將永遠是非洲國家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但是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們則不太吃這套,去年紛紛傳出中國人在非洲被攻擊、死亡衝突或是中國人犯罪的事件。從西部的塞內加爾到東部的肯亞,非洲的貿易者們紛紛表現出不滿,在他們看來,隨著投資熱潮而湧入非洲的中國商人們是在進行不公平競爭。

這些負面效應也影響了馬拉威部分地區。今年6月馬拉威爆發反華示威,讓當地政府重新啟用了一部已經作廢了幾十年的法律,規定外國零售商們只能在大城市中活動,但該國政府目前並沒有嚴格執行這一法律。在薩利馬小鎮的主要大街上,其中有九家店舖是中國人開的,當地政府限這些店舖於7月底之前搬離,然而這些中國商人認為該國政府不會做出任何不利於中國的舉動,即使他們與中國官方僅有一點點關係,仍舊照常營業。

儘管非洲貿易量在10年間成長了近乎20倍,非洲的貿易仍然不平衡,因沿襲過去那種出口原物料到西方,高價值產品進口的模式。

南非面臨貿易不平衡

即便像南非這個非洲最大、最工業化的國家,也都面臨貿易不平衡的情況,製造業佔了南非20%的經濟規模,南非部分的製造業部門面對中國直接低廉競爭,在全球製造版圖上正在失去戰場。

根據英國東盎格魯大學的經濟學家研究,南非面對中國進口,在2010年過去的10年間流失了7萬8000個製造業職位。

儘管在過去的5年中,非洲國家平均的經濟增長率達到5%,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今年全球十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有五個是非洲國家。

然而當地人的可支配收入水準仍舊停留在低點,讓當地人的購買習慣只能選擇便宜的物品。香菸販在公共汽車站兜售是非洲大陸上很常見的景象,而很多人一次只能負擔得起一支香菸。衣物、鞋帽也是如此,不論質量怎樣,當地民眾寧願選擇便宜的中國商品,而不是本地產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