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日本核電洗腦教育 偏頗取巧需注意

立報/本報訊 2012.10.02 00:00
■宋竑廣近來因為香港反洗腦教育運動,激起不少討論,除了延續教材本身的討論外,也有不少側目切入的論點,如著名戰地記者張翠容認為,香港人早被洗腦,信奉新自由主義的邏輯;近來大聲疾呼非核的作家劉黎兒則說:「事實上的洗腦是不會那麼明顯、直接的,不會是3歲小孩都能懂的,當代洗腦透過語言或邏輯偉大的曖昧性來進行,連自認有知識、有反骨的大人也未必搞得清楚。長年來關於核電跟輻射的恐嚇與洗腦也是如此。」對於日本核電的洗腦教育,和劉黎兒有同感的學者與機構不在少數,提出專案報告有之,做成專題網站者有之,還有家長團體出面向政府抗議。311核災後,為解決攸關人命的輻污問題,反洗腦意識自然更為強烈,如出身災區的一群福島大學教職員,便成立「福島大學放射線補充教材研究會」,針對該教材新舊版本之種種文章、圖示,解剖其中不易被察覺的扭曲資訊,同時培養學子批判思考的能力。以最淺薄易破的部份來說,莫過於核安神話的破滅,舊版放射線補充教材寫道,核電廠的設計,足以抵抗巨大地震或海嘯帶來的破壞,並備妥緊急應變計劃,而原子爐又有五層防護,還有監測輻射外洩的設備等等,這些看似固若金湯的描述,在311之後不攻之破。研究會認為,既然核電並非絕對安全,有必要讓學童認識到核災再起的可能性,或提供邁向非核家園的可能選項,擺脫被曝的憂慮。在攸關性命安全的避難、防護章節裡,教材的說法則有疏忽大意之處,例如不只要小心風帶來的放射塵,更要注意要逃到與輻污風向呈直角或相反的方向;飲食需注意易累積輻污的牛奶、水與菇類;聽取防災情報時,不能單單依賴政府訊息;「經過一定時間可拿下面罩」的說法,輕忽了種種可能的輻污來源與狀況,比方即便政府發表「事故終止宣言」的2011年12月16日之後,福島市仍有銫134、137監測值突然上升到平日的四到五倍的狀況,因此真正的輻污狀況是無法完全掌握的,或只是監測儀器附近的採樣結果,不可掉以輕心。而就核電本身的優劣評估而言,舊版教材多所偏頗,例如跟火力發電的比較圖上,可以看到許多不公平的描寫,火力發電廠的圖象,被畫上倒吊眼與陰暗的情,核電廠則有溫柔的眼睛與柔和的表情,二氧化碳明明是透明的,卻和黑煙寫在一起;核電加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火力卻無同等地註明「不產生放射性廢棄物」;用過的核燃料可以再生利用(實務上遭到諸多批評質疑),但不說二氧化碳可被生物重新利用。儘管這樣的圖示已被回收,網站內容也已刪除,但站在深刻檢討核災的立場,可以留下紀錄,成為培養思考力的負面教材。另一種核電洗腦教育的形式,是透過畫畫、作文比賽來進行,這類比賽在名稱上並不表示立場,得獎作品也包括正反兩面的不同立場,然而綜觀選拔結果,即可發現主辦單位的立場,巧妙地隱藏其中。以日本原子力文化振興財團的刊物「原子力文化」所辦比賽的159件得獎作品來看,支持核能的論點高達87%;過去42年來,唯一一年否定核能的論點高於支持的,只有在1986年車諾比事件的隔年而已。或有論者以為,本來這種比賽就是擁核派辦的,結果如此並不意外。但這種說法忽略了核電向來是正反意見激戰的代表性領域,有違真實狀況,也忽略了主辦單位的經費來自公家,有其公共性的問題。再者不管比賽名目或教科書上的類似練習,皆是要或不要核電這樣中立的質問出發,而不是「支持核電作文比賽」,退一步說,即便辦的是擁核論述比賽,站在公平的角度看,應該另外辦些反核論述比賽才是,但見諸日本公家機關,從未見過反核立場的類似比賽。也有人認為,教育本身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問題,不可能有完全公平的教育或政府宣傳,但即便實現這樣的公平性並不容易,仍然不能否定追求它的重要性。日本教育基本法在第14條「政治教育」和第15條的「宗教教育」裡,寫明不可有偏頗描述。以核電安全神話這種根本沒有根據的說法而言,可說是宗教般的意識形態,政府推行偏向擁核派說法的放射線教育,是不能被正當化的。以日本學校教育法第21條所說的「公正的判斷力」而言,不該有這樣偏向一方的洗腦教育,該給下一代培養判斷批判的機會。關於日本核電的良好形象,不只見於補充教材,還有影劇作品等一般大眾娛樂媒介,例如被認為是核電宣傳第一旗手的漫畫家弘兼憲史,其作品「社長島耕作」於311之後出現大量擁核言論,像是「安全本無絕對保證」、「鄰近中國也有核電所以反核無用」,或「德國靠買外國核電才能非核」的過時錯誤論點;作品「黃昏流星群」出現險遭他國挖角的核電技術人員,營造高科技印象;另外也有日劇出現「核電乃重要國策」的台詞。▲日本原子能保安院官員西山英彥(Hidehiko Nishiyama)出席東京電力公司的記者會,圖攝於2011年3月30日。(圖文/路透)日本當局美化核電的手法,在台灣也不陌生。最近原能會的「認識放射線廢棄物」作文比賽,受到網友與媒體的大力抨擊,評之為洗腦比賽,只是得獎作品全為擁核言論,且字句過於露骨噁心,讓多數民眾看了罵聲不絕,並非真正達到洗腦效果;換作其他類似資訊,或者經過辯證,或者擺出科學中立姿態,才能一點一滴地灌溉出核電的美好圖象。平時家長團體、兒少團體,對於兒少如何接觸資訊總是提防有加,批評重點多放在色情暴力等極易分辨的項目,好比絕大多數在青少年時期看過A片的成人,還是可以分辨幻想與真實的不同,其實真正難分辨的,是像「福島大學放射線補充教材研究會」所批評的核電教育一樣,若非災難中哀傷無解的種種悲劇,與各領域的良心學者的悉心研究,恐怕連許多災民還無法察覺腦中所受的知識污染,有如輻射一般無色無味地滲透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