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日教育專家 倡學習共同體

自由時報/ 2012.09.27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教育局與親子天下共同舉辦的「國際教育論壇」昨天舉行,邀請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分享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佐藤學提倡不同程度學生一起共同學習成長的「學習共同體」概念,他反對能力編班,認為這是教育「門外漢」才會提出的觀點。

親師生、居民都要加入

佐藤學強調高程度、異質化的碰撞學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一起碰撞學習,且刻意把課堂學習目標訂得很高,讓程度好的學生也覺得有挑戰,所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起跳躍成長。因此,他認為,台灣推動「學習共同體」改革面臨學校規模太大、學生考試太多等困境,成功的關鍵除了要校長帶頭改革外,老師、學生與家長,甚至是學校附近的居民都要一起加入。

在日本提倡「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的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佐藤學昨天上午出席國際教育論壇,進行專題演講。

佐藤學針對日本教育中學童失去學習動機、從學習逃走等問題,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改革方式,透過課堂四人分組教學,另外老師每年至少一次開放自己的教室,讓其他老師參觀,也開放家長到校「看」學生如何上課。目前全日本有十分之一、約兩千所中小學採用,並成功移植至南韓、中國、新加坡、印尼等亞洲國家,台北市也將引入。

他說,日本小學平均每校約一百卅人、中學三百五十至四百人,芬蘭小學平均每校更僅有六十五人,規模小的學校在推動改革時,比較不容易出現雜音。此外,台灣與南韓一樣,都忙著評鑑老師、為學生打分數,但學生的學習成效,遠比成績單上的分數來得重要,家長觀念也要改革,在日本甚至有家長不要成績單,只要孩子每學期在學校的作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