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吳國楨、孫立人文武雙傑 清大紀念會緬懷

台灣好新聞/ 2012.09.22 00:00
記者季從茂/新竹報導

適逢清大永遠的校長梅貽琦逝世五十週年,而吳國楨、孫立人二位校友也分別於二十八年與二十二年前辭世,清華大學21日舉行「清華文武雙傑吳國楨主席與孫立人將軍聯合紀念會」藉此活動紀念一生奉獻清大的梅貽琦與兩位對國家社會有重大貢獻的傑出校友。

清大校長陳力俊表示,去年百年校慶時,思考清大對臺灣社會發展的貢獻與影響典範人物,前臺灣省主席吳國楨與總統府前參軍長除役上將孫立人為當然代表。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臺灣,風雨飄搖之際,二人在臺灣社會政治、軍事局勢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奠定後來穩定發展,建設臺灣為自由民主基地良好基礎。

梅貽琦培育無數人才,歷數對臺灣生存發展卓有貢獻的清大校友。陳力俊說,始自吳國楨與孫立人,因此在紀念梅貽琦五十周年系列活動中,安排了「清華文武雙傑紀念會」,彰顯清華人對臺灣的貢獻。

國史館館長呂芳上說,吳國楨留學美國返回中國之後即步入政壇,歷任戰前的漢口市長、戰時的重慶市長、外交部次長以及戰後的上海市長,仕途可謂顯赫。位高權重。他與蔣中正夫婦關係融洽而密切,因受美國背後的支持,因此1949年劇變時期,接替陳誠,受命出任戰後第三任臺灣省政府主席。1950年8月登當期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

呂芳上說,吳國楨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致力於推動臺灣人地方自治、稅制改革,允許某些地方官員職位由普選產生,並試圖減少濫用警權。後因與任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蔣經國幾次逮捕「叛亂犯」系統激烈爭執,與高層矛盾,數度請辭並於1953年,辭去臺灣省主席職。同年5月吳與妻子前往美國接受名譽博士學位及體檢,不料因受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事件波及,終因政見不同與政府決裂,形成轟動一時的「吳國楨事件」。

呂芳上表示,吳國楨是個傑出的知識分子,想為國家做事,因一個不一定會兌現的美援承諾上台。雖有膽識,但過於自信,缺乏政治的圓融,應了任顯齊之女任治平著作所描述:「吳國楨精於外科內科(對美、蔣中正、夫人),不擅長小兒科(蔣經國)。」不過,呂芳上強調,吳國楨的政策理念,在80年代以後的臺灣發展中多有實現,由此可見吳國楨的政治遠見。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現代史室主任馬軍接續表示,吳國楨就讀南開中學時期決定報考清華大學,當屆60多位錄取生中,他以14歲最年輕的年齡入學,日後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即以23歲取得博士學位。

馬軍說,吳國楨的一生有多個跨越、包括東方及西方、政治與學術、國民黨與共產黨、外交與內政、大陸與臺灣及儒學與基督教。馬軍提到,吳國楨雖然一生反共,但年少時期與周恩來十分友好,於80年代,極肯定鄧小平的政治方向。馬軍指出,吳國楨與孫立人在大陸時期交往密切,曾評孫立人,「現代中國最好的將軍,但講話太直率常得罪蔣介石」。

馬軍說,清華則加速了他對西方觀念的認識,而他的接受的教育則奠定了親美立場。「清華開放的環境,造成當時清華知識分子註定與當時中國社會的衝突,因超越時代的視野雖造成個人的楚痛,卻成就了中國的成長、進步。」馬軍下了註解。

孫立人的義子、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教授揭鈞表示,孫立人曾說,他離開家中嚴厲的私塾,來到清華讀了九年書,「視野開了,好玩極了。」孫立人歸納在清華體會的教育是德、智、體、群四個字。他說,孫立人很注重教育,認為教育是建設國家的基礎,他積極推廣教育,為國培育人才、珍惜人才、極力發現人才,並且鼓勵人才去發現更多的人才。他在軍中推行「德、智、體、群」教育,還要他們有自尊和榮譽感,並加以「義、勇、忠、誠」信條。

吳國楨為清大1921級校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素有「民主先生」之稱。孫立人為清大1923級校友,留美時期先取得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但他一心要進入軍事大學,於是再度申請軍事學校自動降級,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大學三年級,過著過着如老鼠般的生活,但也更造就他堅毅的性格。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