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理想還在召喚 林孝信保釣40載

立報/本報訊 2012.09.20 00:00
【記者廖雲章、鄭諺鴻專訪】釣魚台形勢日趨火爆,台、中、日三方各有主張。民間團體組織的「人人保釣大聯盟」,本週日將舉行台灣民間保釣大遊行,召集人是資深保釣人士林孝信,他呼籲台灣民眾要讓國際聽到台灣的聲音。41年前,第一次保釣運動發生時,林孝信和數百位留美學生組織了一系列的保釣抗議活動,喚起世界重視釣魚台主權的爭議。他認為,領土主權雖然由政府維護,但民間的力挺可以作為政府維護權益及尊嚴的後盾,督促政府的作為。▲林孝信在保釣議題上已經堅持了40年。(圖/廖雲章)創辦科學月刊期盼改變國家1966年林孝信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負笈美國留學,1970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林孝信一到美國就發現,當時台灣和美國生活水平相差甚遠,美國有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而台灣卻沒有。他說:「對異鄉遊子而言,看到別人過得這麼好,心裡也希望自己的國家社會能變得更好;我念科學,所以我選擇辦『科學月刊』!」創辦科學月刊前,林孝信因為大學有辦刊物的經驗,加上認識的人多,創辦科學月刊十分迅速。1970年元旦,科學月刊正式創刊,初創以芝加哥地區為主,後來影響至全美。科學月刊出刊後,許多留學生共襄盛舉,當時大概有4、5百個朋友義務幫忙,貢獻許多科學知識。這些人對國家大事及政治熱血而敏感,因此1971年發起保釣抗議時,核心成員多是科學月刊的朋友。1970年8月,釣魚台海域發生日本艦艇驅趕台灣漁民的事件之後,引發一系列保釣聲浪。林孝信眼看身邊的美國同學,一天到晚示威遊行反越戰,本來是乖乖牌的他們,也受到這波民權運動的影響,認為自己應該站出來,捍衛國家主權。林孝信本來對政治沒有興趣,認識了在台灣的劉容生,看了他創辦的新希望刊物,認識了他的一大票朋友,開始對政治有初步認識。林孝信說,當時沒有e-mail也沒有影印機,因此弄了一個聯絡網,以「循環信」方式進行,第一個人寫完後寄給第二個人,內容不限,心情、心得、想法都可以,之後第二個傳給第三個,一直傳下去,類似情報網。「搞社會運動需要熱血但不該盲從,要不斷思考,為了什麼而來?為了什麼而做?要找出資料來佐證。」林孝信認為,保釣運動給他補了很重要的一課,讓他們這批在戒嚴時期被洗腦過度的學生,有機會真正認識台灣近代史以及國際的艱難處境。從地理歷史角度解讀釣島爭議以釣魚台的地理因素來看,釣魚台島嶼距台灣彭佳嶼約140公里,距日本石垣島約175公里,根據大陸構造分析,釣魚台島嶼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海域的自然延伸,屬於台灣的一部分,而非屬琉球群島。林孝信引用了中國和日本的史書,從明治維新以來,中國和日本的記載中一直列明釣魚台島屬於台灣,也就是日本史書所述「台州島」的一部分;日本現在只有一條賴以爭取的國際法條文,就是國際法規定:島嶼在無其他國家宣告為其所屬領土的50年期滿後,即成為合法。1971年1月底第一次的保釣抗議,近2千多位台灣及香港留美學生在聯合國總部外面示威,高呼「保衛釣魚台」。林孝信說,以台灣留學美國為主的學生,分別在華府、紐約、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芝加哥等地舉行第一次保釣示威,光紐約就有近1千3百人參與示威。他笑說,笑說,當時海外的情況不是「你怎麼去參加遊行?」,而是「你怎沒去參加遊行?」第一次保釣抗議後,1971年4月第二次大遊行,共計有2千5百多人參加,但這次抗爭後,讓許多人失望。林孝信說,當天遊行第一站到美國國務院遞抗議書,結果國務院完全不理會,甚至無視於遊行的民眾。老一輩的台灣人或留美遊學生對美國的觀感是「主持公平正義的國家」,那次之後,林孝信和遊行夥伴清楚知道:「美國還是當年參加八國聯軍的美國,不可能主持正義。」■保釣人士7月4日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日方公務船在釣島前層層設障。(圖文/中央社)第二次遊行還遞陳情書給當時駐美的中華民國大使館周書楷,林孝信說,出發前已經做好沙盤推演,沒想到周書楷竟以公務太忙為由,表示沒收到抗議書,林孝信很感慨:「政府考慮聯合國的觀感,沒有給我們正面回應,當下我就認定,寄望政府只會讓所有的努力付諸流水。」「當時受到保釣運動影響,無法回台的人至少有6、7百人。」1970年底,林孝信因參與保釣運動,拒絕中華民國政府要求「保釣減溫」,被列入黑名單,護照被沒收、失去中華民國國籍,被迫放棄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候選人資格。他從單純的留學生,成為保釣運動的大將,同時也成為沒有身分、沒有學位、沒有錢的美國非法移民。站在第三世界角度公正看局勢「參加保釣不是趕時髦,我們從沒想要從保釣獲得好處,就是想保護台灣領土。」林孝信強調,從事社運要有同理心,為什麼有些第三世界的人民要發動抗爭,是因為他們被欺負到忍無可忍;台灣在國際非常弱勢,更應團結民心。林孝信不諱言:「台灣的社會運動有個矛盾現象,在國內,社運團體會毫不考慮站在弱勢者角度聲援;但一碰上國際議題,卻都被強權主導,毫無自己的主張。我們必須在國際議題採取第三世界的角度,而不是一味跟從美帝的論述。」40年以來,從戒嚴到解嚴,社會運動不斷發展轉型。林孝信說,40年前如果沒有民間力量的發聲,釣魚台可能就默默變成日本的;政府礙於許多立場無法第一時間回應,因此需要民間的滿腔熱血。有人說:「30歲之前不參加社會運動,沒有理想;30歲之後還參加社運,沒有腦袋。」林孝信反駁這句話:「那是因為他30歲之前沒有腦袋,只是盲從流行;30歲之後離開社會運動的人,沒有理想性!」他指出:「站在第三世界的角度與立場,才能公正觀看局勢。」他說,中國過去屬於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被殖民及侵略,因此更明白困境在哪裡;反觀台灣,我們也要知道為什麼當時美國大學生要反越戰,而保釣的意義何在?國際間反對帝國主義的抗爭又是什麼,人必須從歷史中學習,而保釣對他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他補了一堂重要的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