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學導師待落實 別再只有吃飯

中央商情網/ 2012.09.18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12年9月18日電)為了落實導師功能,教育部對各級學校訂出規範,其中大學導師制度最為不彰,對許多學生來說,僅在於「一學期吃二次飯」。

教育部依據「教師法」,分別針對國民中小學、高級中等學校、大專院校訂出導師「注意事項」或「參考規則」,要求學校需明訂導師的職責、遴聘條件、遴選程序、代理制度等。

相較於中小學,大學導師最有改進的空間。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委楊玉惠表示,依據「教師法」第17條規定,所有教師都有擔任導師的義務,未來不管意願高低,學校都應該以學生權益為中心,挑出最合適的人當導師。

楊玉惠說,許多教授都不太喜歡當導師,或者當上導師,就只是一學期請導生吃二次飯,沒有實質的助益,相當可惜。其實大學生無論是生涯規劃、選課、感情問題、就業升學,都比中小學生複雜許多,更需要有經驗的導師協助。

大學導師效能,與學校制度有很大關係,中央大學將導師輔導列入教授升等考評,最高佔20%,就收到不錯的效果。中大學務長郝玲妮表示,這世代的年輕人,面對不斷變動的社會,需要更多的人生規劃,校方想盡辦法,務必讓導師發揮功能。

除了列入升等制度,郝玲妮說,考量學生可能不喜歡被「分配」到的導師,校方2年前就在既有導師制度外,又增設了「專項導師」,包括職涯、宿舍、服務學習、體育4項,供學生依需求選擇。

郝玲妮舉例,導師常駐在宿舍中,舉辦討論會、電影欣賞等,「讓宿舍不只是生活空間,也變成學習空間。」學生在宿舍中容易感到自在、不拘束,更容易和老師拉近距離。

中央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吳炤民,曾數度獲選優秀教師。他說,擔任導師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每一位學生,他都會用學校系統,把人名和大頭照一同記起來,走在校園中,便能隨時叫出學生姓名。

吳炤民說,電機系很多學生本身沒有興趣,卻因為家長的期待被迫選填。他指導的案例中,就有學生數個學期都在及格邊緣,整天打網路遊戲,他深談瞭解後,協助和家長溝通,促成學生順利轉系,還拿下轉系考試的最高分。

吳炤民幽默地說,學校總是希望畢業校友捐錢,在學時一定要累積深厚的感情,之後要求掏錢,才會掏得心甘情願。

台灣學生從國小到高中,班上總有一個影響巨大的導師。到了大學,老師不再鉅細靡遺地管教,卻更有機會發揮亦師亦友的功能。

大學導生不該再強迫分配,取而代之,則是給予學生「選擇權」,讓青年覓尋屬於自己的「忘年之交」。101091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