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傳承母國文化 移民不再分新舊

立報/本報訊 2012.09.06 00:00
【記者楊玉鶯台北報導】誰是「新移民」?誰是「舊移民」?作為「新移民」的同時,不能是別的角色嗎?國泰慈善基金會6日舉辦新移民關懷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負責人,進行一整天的討論。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希望借此研討會交流各方經驗,提出對新移民更友善的政策。社會觀感不合情理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玲指出,在全球化的時代,台灣移民法規對跨國婚姻者的「不當限制」,將迫使進入跨國婚姻的台灣人留在配偶居住地,這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蕭秀玲指出,部分新住民在台灣久住之後,漸漸與母國文化疏離,非常可惜。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提到,台灣社會對新移民女性的母職要求相當不合理。陳毓文以一個母親的身分表示,親子關係該有的是關心與愛,而非監督功課與發洩情緒。主流社會常常質疑新移民母親的中文能力,但是,孩子的功課為何一定是母親的責任?父親不能教嗎?老師不能教嗎?陳毓文認為,社會上對於新移民母親的要求,不盡合情理。多學語言 潛能無限有些跨國婚姻家庭不讓孩子學習「媽媽的話」,但是,若少了父母任何一方的文化或語言作為橋樑,孩子該如何能享受親情呢?來自中國大陸的張秀玲,以及來自越南的四方報主編阮舒婷皆表示,孩子們有無限的潛能,在多種語言、文化的環境中成長,反而能創造孩子的優勢。阮舒婷以她3歲的孩子小冬瓜為例,小冬瓜現在能說3種語言,也可以透過電話與越南的親人聯繫,毫無問題。針對「新住民」或「新移民」此一稱謂,張秀玲認為該重新思考其背後的涵意。當移民者已融入台灣社會,但主流社會基於某種擔憂而賦予其新稱謂,卻將他們從台灣社會區分出來。張秀玲說,移民者其實具有多重身分,她/他可以同時是父母、配偶、鄰居、勞工、公民,一味地以二分法區隔出新移民,未必有幫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