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資格的迷思

立報/本報訊 2012.09.06 00:00
■褚士瑩翁山蘇姬是史上除了英國女王之外,第一個被邀請到英國國會發表演說的女性,也是史上第一位不是國家元首的演講者,當我2012年6月在電視上看全世界的媒體都全程轉播時,讓我重新想「資格」這件事。就資格來說,翁山蘇姬怎麼看都是不合資格的。實際上,20多年前當她雖然在選舉中大勝,卻被軍政府因為她嫁給外國人「資格不符」而取消,甚至從此過著將近20年被軟禁的生活;2011年軍政府制憲選舉國會,再度說翁山蘇姬因為坐過牢所以「資格不符」不得參選,但是相信沒有人會認為,翁山蘇姬不配對英國國會演說,不配獲頒牛津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不配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配在補選中跟其他在野黨候選人選上緬甸國會議員──雖然緬甸政府到現在仍然說已經是國會議員的翁山蘇姬,不能當緬甸總統,原因還是一句老話:資格不符。緬甸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於國會大廈內的西敏寺大廳發表演說,圖攝於2012年6月21日。(圖文/路透)但是我們的生活當中,整天想著要去補習考試卻忘了生活的人,或是擔心自己是女生所以不能去旅行的人,請記得,「資格」是只有自己能給自己的禮物,不然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考上駕照卻不會開車了,不是嗎?一講到學習語言,大多數的人想到的是要去上可以幫助自己通過檢定考試的密集訓練班,上完了課程可不可以拿到證照,可不可以拿著成績去國外申請學校,或是符合公司或公家機構對於進修的規定,卻忘了語言的目的,應該是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工具,而不是取得一種資格。多年前我上一個暢銷作家轉型主持人的廣播節目,主持人若無其事地說:「你會說那麼多語言,那告訴我以下這段話的泰文怎麼說?」接著就念了一個段落,要我當場「表演」。我乖乖的照做以後,主持人又開開心心地說:「那現在把這段話翻成日文吧!」我當場就笑著拒絕了,因為我如果照做完,他恐怕又會要我翻成西班牙文,或是其他的語言,如果我都能做到,叫做很「厲害」,如果我做不到,那就叫做「沒料」,我突然意識到,即使對於一個相當有見解的知識分子,對於語言原來也有那麼大的迷思,因為:一:外國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不是一種馬戲表演。拿語言來表演的人,是旅遊風景區專門坑觀光客的小販,因為生活的需要,所以學了一點點皮毛,靠著模仿來當謀生工具的,如果一個真心對於外語有感動的人,應該不會拿語言來炫耀,當作茶餘飯後的表演項目。二:使用外國語言是需要事先準備的。沒有人可以隨時像機器那樣在好幾種語言中瞬間切換,雖然自己做不到,但是如果別人不能這麼做,就覺得別人「程度太差」,那跟向釋圓禪師請教畫畫的年輕人,又有什麼區別?或許是我自己的潔癖也說不定,總之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上廣播節目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