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銀曝險中國 逼近兆元

自由時報/ 2012.09.06 00:00
〔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本國銀行業者建議,放寬中國總曝險上限不得逾淨值一倍(即一百%)之門檻,不過,根據統計,國銀目前對中國曝險資金,佔淨值四十三%,已經逼近兆元新台幣,高達九千七百多億元!這些項目包括:國銀分行放款給台商、投資中國有價證券以及與陸銀同業拆借等。而學者強調,我國銀行對中國風險已經過度集中,不能再放寬門檻。

學者︰不能再放寬門檻

隨著金管會放寬兩岸金融往來限制,包括開放國銀OBU(國際業務分行)與海外分行可承作人民幣業務,對中國企業與自然人授信、投資人民幣債券,以及可與陸銀往來及拆借等,使得我國銀行對中國總曝險部位出現驚人成長。

根據規定,本國銀行業對中國總曝險(包括授信、投資、資金拆存等),不能超過銀行淨值的一倍;而最新資料顯示,國銀對中國總曝險為淨值的四十三%,若以今年六月底全體銀行淨值二.二七兆元計算,合計約九千七百餘億元。

另外,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生效,未來國銀DBU(國內外匯指定銀行)將可投資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也就是說,國銀對中國曝險整體金額,勢必繼續「破表飆升」。

儘管如此,銀行業者仍然多次向金管會喊話,強調現行門檻太嚴格,有部分國銀甚至對中國曝險額度超過七十%,剩下空間有限;如果不能放寬曝險門檻,將無法拓展對中國授信以及投資業務。

不過,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表示,銀行屬高度監理產業,其吸收社會大眾存款,必須很小心謹慎,去年下半年把對中國曝險總額訂在淨值一倍以內,就已有許多質疑聲音,若不到一年就要放寬,不就代表政府根本沒有控管、無視風險?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指出,他不反對國銀投資人民幣商品或發展中國金融業務,但不能盲目投入,否則對台灣金融市場或整體經濟都是很大傷害,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透過國銀協助台灣在地企業發展,不是一窩蜂西進中國。

金管會則強調,對於國銀對中國總曝險上限問題,會先檢討納入曝險限額的項目,然後視未來兩岸金融業務發展,再適時檢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